湖北麻城财政:发展中草药种植 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0月27日清早,麻城市宋埠镇谢店古村村民袁三咏来到药田里忙碌,手挥锄落间,泥土中露出白术土黄色肥硕的根部,他抖掉根茎上的泥土,端详一番,咧嘴笑了:“你看,个头大,没虫咬,可以卖个好价钱!”

图片1.jpg

谢店古村位于麻城市西南边陲,属尾斗山水库库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中药材种植业。近年来,在麻城市财政局和宋埠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该村依托土地资源优势,引进一千零一叶公司,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村民”的发展模式,建立了谢店古村林药康养示范园药材种植基地。麻城市财政局负责人表示,精准聚焦中药材产业,持续加大财政对宋埠镇中药材产业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了财政领域项目资金效能,通过增资跑项、壮大基地建设规模、提升产业服务能力等,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2022年,54岁的袁三咏到基地务工,因为为人热情,种植技术好,不久便成为“包工头”,不仅积极参与中药材种植基地管理,还从中“淘”经验,带领村民们积极学习白术种植技术。如今,他俨然是大伙儿眼里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白术种植“土专家”。

“务工费再加上土地流转的租金,平均下来每天有160块钱的收入,生活好得很哩!”虽忙碌,但袁三咏有干劲儿。他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儿子在上大学,此前只能依靠低保和打零工勉强维持生计。如今,家里添了鸡仔猪仔,购置了不少新家电,小日子越来越红火。

每逢中药材施肥、除草、采摘时节,像他这样来基地务工的村民有一百多人,每人每天有80元至130元不等的收入,采摘的金银花、白菊称重后现场就可以领到工钱。

种植问题解决了,还要打开销路。宋埠财政所积极联合村两委、驻村工作队及公司,组成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小组。开展高效种植技术专题培训班3次以上,历年来培训人员达300余人次,并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实现产地初加工,销售到国内及南亚、东南亚药企,解决了农户的销售难题。

群众有盼头,产业有奔头。近年来,宋埠镇财政所大力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积极拨付扶持资金,瞄准金银花培育增量,白芍提质增效,变药材为“金叶”等项目。明确中药材补助标准、资金规模、进度计划等要素,不断强化项目资金使用监管,做好中药材项目审核和对接,确保全镇中药材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如今,谢店古村种植中药材面积发展到1500余亩,以金银花和杭白菊为主,白术、白芍和玉兰为辅,建成种植基地33个,中药材种植已成为该镇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新引擎。

图片2.jpg

在村头,一颗颗白术被“翻挑”出来,村民们将成熟的白术捡拾、分拣、装车,等待送往收购点进行售卖。“今年市场行情还不错,按照今年市场价格,差不多有近200万收入,仅给发放村民们工资一项支出就有40余万。”财政所负责人丁庆锋和谢店古村书记袁建文算了笔账,脸上掩不住笑容。

“书记,听说咱们要引进一个药材加工厂,招工我第一个报名啊!”正在忙活儿的村民孟锦珍大声打招呼说道。

图片3.jpg

谢店古村村两委引进亳州医药协会进驻深加工项目,建成后可为谢店古村及周边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宋埠镇财政所负责人见证了谢店村蝶变的全过程,他也立马回应道:“这个主意好,积极立项争资,发挥财政资金效用,帮助有意愿的农户提高种植技能和管理素质,让咱们的钱袋更鼓!”(项慧)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