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走进湖北省利川市文斗镇金龙村,只见群山环抱,层峦叠翠,天空一片蔚蓝。青山白云间,大地满目苍绿,步履之处、目光所及,一片片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眼帘。房屋旁、山坡上、土坎边,一个个蜂箱错落有致地散布着,群蜂在箱口忙碌地进出,时而又飞向远方,构成了一幅动人的画面。
“我这蜂蜜属于正宗的纯天然产品,没有人工喂糖掺入,品质上乘。”10月8日,金龙村十四组的蜂农何成义自豪地指着蜂箱说道。今年他养了20群中蜂,前几天刚取了229斤蜂蜜,目前每斤售价120元,产值接近2.8万元。
金龙村是利川较为偏远的山区,平均海拔1200米,气候适宜,森林密布,群山连绵,树茂花繁,植被优良,生态环境优美,森林覆盖率达70%,一年四季山花盛开、种类繁多、花期悠长。桂花、五倍子、金银花、槐花等野外中药植物自然生长,黄连、贝母等各种中药材种植面积广泛,为优质蜂蜜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蜜源。
“我们村从2022年开始引进养蜂产业,蜂农逐年增加,从最初的8户发展到现在的20户,逐步走向规模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养蜂产业的前景和希望。”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驻村第一书记王祖龙充满信心地说道。
近年来,金龙村在烟草行业的帮扶下,秉持“红色引领、金色致富、绿色发展”思路,把产业发展作为强村富民的重要抓手,全力推动烟叶、黄连、养殖等传统产业持续巩固发展。同时,结合山区地域优势,探索养蜂产业与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拓宽富民增收渠道。
“要将村民散养散销集为一体,抱团发展,在技术上持续改进提升,提高蜂蜜产量,拓宽销售渠道,增强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金龙村村委会深思熟虑后准确定位。
2022年,金龙村经过多方考证和评估,与蜂业公司达成联合养蜂协议。他们针对蜜源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以“村集体+公司+蜂农”的经营模式,引进170群中蜂试运行,开启了蜂业发展的新篇章。
“合作模式下,村集体统一购买中蜂,蜂业公司提供技术和喂养指导,蜂农提供场所和蜂群活动状况信息,按股份比例分红。村民既是蜂农又是股民,形成了多方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产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村党支部书记何鸿介绍道。
同时,金龙村还制定养蜂发展规划,由一名村干部专职负责此项工作,根据蜜源合理布局,规划蜂群间距和数量,坚持蜂业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相结合,不断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促进蜂业快速发展。
据负责蜂业发展的村委成员张俊喜介绍,养蜂规模逐年扩大,今年养蜂总量达到了340群,秋季收获蜂蜜3000斤,预计产值达36万元,户均增收5000元。
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蜂蜜质量好,但销售才是获取效益的关键。金龙村没有受传统营销模式的禁锢,而是拓宽眼界视野、更新思维方式,积极探索新的销售渠道。他们依托红色旅游文化与蜂业紧密融合,充分发挥“全国红色美丽村庄”“贺龙老街”“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十字路会议旧址”“政治生活馆”等红色文化旅游优势,在营销策略上狠下功夫。
他们走品牌发展之路,注册“弘金龙”品牌,以制作别致的蜂蜜装罐器皿,创意独特的外观设计,包装精美的“伴手礼”“随身带”等礼盒吸引观光、旅游人群购买欲,拓展蜂蜜销售渠道,推进“蜂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据悉,今年以来,各级各地组织到金龙村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支部主题党日、专题党课,以及观光、旅游人群达1万人/次,仅在国庆期间就带动蜂蜜销售达300斤。
蜂蜜“伴手礼”
“下一步,金龙村将逐步扩大中蜂养殖规模,培训技术人才,组建技能团队,拓宽营销渠道,增强品牌意识,以品牌引领聚力赋能产业发展,让“甜蜜”事业成为强村富民的朝阳产业。”何鸿规划着未来的发展蓝图。(杨秀明 张小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