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农商银行做好“适老化”服务 传递金融温度

随着金融行业智能化服务不断发展,老年群体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愈发严重。为提升金融服务“适老化”水平,切实满足“银发族”金融服务需求,让老年人搭上时代的“数字化快车”,湖北老河口农商银行聚焦老年客户需求,于细微处用心,为老年客户提供更智能、更舒适、更便捷的金融服务。

适老设施,助力老有所靠

为做好老年人金融服务,该行特别重视网点硬件设施的适老化升级和改造,积极打造暖心适老服务专区,不断完善硬件设施,为老年客户开设爱心窗口、设置爱心座椅,配备老花镜、放大镜、轮椅等关怀设施设备。为特殊客群进出设置了无障碍通道,并在醒目位置公示求助电话,以便工作人员及时响应,最大程度地为老年客户提供便利。

“是在这儿签字吗?太感谢你们的帮助了。”坐在轮椅上的王大伯感激地说道。王大伯腿脚不便,在该行营业部大堂经理的帮助下,坐着轮椅在爱心窗口办理了取款业务。这只是该行在日常工作中为老年人服务的众多场景之一,正是这一次次用心、耐心的服务让老年人感受到了来自农商银行的温情和关爱。

立足厅堂,助力老有所安

“岁数大了,不敢用这新科技的东西,也不好意思向别人问,但每次来这里办业务,把想办的事告诉大堂经理,在她们的耐心指导下很快就办好了,来这里办业务,我很安心。”一位经常来农商银行办理业务的张大爷如是说。为充分尊重老年客户的习惯方式,扎实做好厅堂窗口工作,该行深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从客户进门的一刻,大堂经理便根据客群特点、业务需求进行识别,精确分流至柜面或智慧柜员机区域,坚持“进厅有引导,叫号有提醒”,极大地提升了业务办理效率。同时,采取“办理+全程引导”的陪伴式服务模式,由大堂经理在窗口专人指导,有效避免因“一墙之隔”导致的无效交流,不断优化老年人服务体验。为节省高龄老人的等待时间,在业务高峰时段,启动弹性窗口服务,开通专属柜面窗口,这种“听得懂、看得见、获得到”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大大提高了老年人办理业务的获得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上门服务,助力老有所依

为深入践行“金融为民”服务理念,全面提升“助老适老”服务水平,老河口农商银行在坚持合规、严守风险的前提下,倾力倾情为客户解决好每一个金融服务难题,用真诚、真心与真情书写“百姓银行”服务之道。

“我父亲腿脚不便,卧病在床,社保卡密码记不清了,无法前往网点重置密码,你们能帮忙处理吗?”在接到李先生的求助电话后,该行营业部工作人员便主动提出可以为其上门服务。当天下午,两名工作人员前往该客户家中,在核实客户本人意愿后,为李先生的父亲签署了代办委托授权书,并完成业务办理相关流程。对工作人员贴心高效地服务和在业务办理中的耐心帮助,李先生发自内心地表示感谢。

为年龄较大、行动不便的老年群体提供贴心上门服务,是该行深入贯彻落实“适老化”金融服务的一大举措。今年以来,该行累计为老年客户上门服务20余次。

金融宣讲,助力老有所享

“你们这个‘湖北农信微银行’真的好用,设计得太人性化了,不花钱都可以收到账户余额变动信息,我让我老伴儿的社保卡也转到你们银行。”周阿姨高兴地说。近日,在该行营业部举办的厅堂“老年金融知识讲堂”活动中,工作人员帮助客户周阿姨成功将自己的社保卡金融账户开通了“微银行”,并耐心地指导周阿姨进行绑定、查询、挂失等方法。

为帮助老年客户跨越金融数字鸿沟、消除金融信息差,更好地理解和使用金融产品,防范金融风险,该行要求各营业网点以每月社保发放日为契机,在厅堂以发放宣传折页、播放影视频案例等方式,开展“老年金融知识讲堂”宣教活动,面对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其讲解该行利好的产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金融知识,提醒大家妥善保管好身份证信息、银行账户信息、不轻信网络和陌生电话的诱惑等,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手把手教会老年人使用手机支付,贴心兑换“零钱包”,让他们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和温暖。

服务提升没有终点,懂客户所想、解客户所忧、应客户所需是该行始终坚守“金融为民”的使命担当。下一步,该行将持续推进养老服务升级,实现全方位、立体式、高品质的养老金融供给,用实际行动关心关爱老年群体,努力将适老服务做实、做细,做有温度、有温情的百姓银行。(乔豫鄂、苏海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