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炉话技能 增进感情更增收

“喂,李组长,这两天雪下得大,路不好走,要不您们过几天再来吧。”“没事,比起给你传授技能这点雪不算什么,我和杨站长一会儿就到。”1月22日一大早,湖北省宣恩县椿木营乡长槽村16组烟农李祖霞与该乡烟叶收购站李平组长通了电话。

李祖霞,现年41岁,家住椿木营乡长槽村16组,别看他年纪不大,确是一个有着16年的种烟经验的‘老’烟农,常年种植面积都在40亩以上,烟叶年收入达15万元以上。

图片 1.jpg

自初中毕业以后,李祖霞一直在外地打工,风风火火地跑了很多年,顾不上家也没赚到多少钱。2005年底回乡时,他看见周边村民通过种烟走上了致富路,翻修了房子,购置了车子,他一下子也来了兴趣,决定回家尝试着靠种烟致富。下定决心之后,了解政策并在椿木营烟叶收购站的帮助下流转了土地,初步确定当年的烟叶种植意向。

刚开始,李祖霞除开有一股子冲劲之外,对烟叶生产技术一头雾水,总觉着只要天气打‘凑合’,把肥料用足就能够有好收成,挣大钱。但是种烟是一项有季节性、需要专业技术的活路,光靠蛮干根本不可能把烟叶变成能发家致富的“黄金叶”。

近几年,种植烟叶使村容村貌和烟农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很多外出务工人员决定返乡靠种烟致富,新烟农有足够的干劲,但对烟叶生产技术掌握得不够。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针对此情况,组织全体技术员利用冬闲时机,通过进村入户、召开院落会,并开展以品种布局、肥料配比、水肥一体、烟叶烘烤等知识的烟农集中学习培训,为了让烟农能将学习到的技术内容消化吸收并很好的运用到烟叶生产中,该县局(营销部)还邀请辖区种烟能手现身说法,着力培养“有实力、有技术、会管理、懂经营”的烟农队伍。

图片 2.jpg

“今天我们来的目的是相互学习,温习一下‘功课’,这样才能不断进步。你的烟田收拾得怎么样了?”一进门,李平就笑着对李祖霞说。

“前天刚把门口的一块田打完,烟土清残工作都基本上完成了,我看了天气预报,这两天要下雪了,正好把土冻上一冻,可以减少病菌,来年种烟有个好收成。下雪天围着火炉正是温习‘功课’的好时候。”李祖霞说。“刚开始种烟的时候,我还不是很懂技术,至于肥料配方,烘烤技术都是一知半解。还记得一炕中部烟烘烤的时候,仪表设置出现了点问题,排湿不行,我就把排湿窗打开。后来唐太安师傅来家里看见我的处理方法,就耐心地给我讲解这样做的危害,细心地指导仪表操作方法,并根据烟叶情况设置好参数。幸亏那天唐师傅来了,不然我的那炕烟就废了。”回忆起当年的蛮干李祖霞到现如今都还心有余悸。

“经过这么多年,你掌握的技术可不比我们少了,我们就想通过沟通,达到最优状态。”杨站长讲。

“这么多年来通过你们技术员的不断帮助和摸索学习,生产技术和烘烤上不敢说一流的吧,还算过得去。比如说,普通花叶病是常见的病毒病,主要防治措施是用硫酸铜悬浮剂预防。近两年主要是靶斑病厉害,我是按照早期清除底脚叶,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增加烟株自身抗性,同时施用井岗·噻呋悬浮剂500倍液进行预防两到三次,能有效防止靶斑病发生。”李祖霞对烟叶病害及用药了然于心。

“是的,病害来得急并且猛,稍微不注意就没收成了,要反应迅速且用对遏制的药物和方法。”杨站长说。

“就拿近几年推广的‘上部烟叶4-6片带茎采烤’技术来讲,我们原来很多人不接受,但是通过自己亲身实践,上面的几片叶一刀砍了,挂到杆子上就烤,烤出来的颜色好,质量也好。”

“我们有烟农互助小组,组员之间可以在技术、土地、设施、用工方面实现共享,克服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并能有效解决技术和管理措施落实不一致的问题,共同提高生产水平和种烟收益。”

窗外雪花飞舞,屋内几人围在火炉旁热烈地讨论着,李祖霞用心记录。

不知不觉间,已到了中午。“布置一下‘家庭作业’,你有空可以多看看这几本资料。你在外面见多识广,学习能力也强,肯定能把知识学深学透。”杨站长指着《“中棵烟+高油分”烟叶烤软烤香密集烘烤技术》《烟农提质增收操作手册》说。

“杨站长,李组长,您放心,我一定会把烟种好,干出个样儿来给大家看。等我种好了烟,您也带我去给他们讲讲课。”李祖霞满怀信心地说。(李双翔 刘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