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忠堡镇明星村11组烟农贺大友坐在宽敞的客厅里翻开记事本,对照今天的售烟回执单,得出了一个令他喜出望外的结论。欣喜之余,这名共产党员、退伍军人烟田创业的经历仿佛就在眼前浮现。
贺大友喜选“金叶”
今年36岁的贺大友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人。2005年,他响应祖国召唤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在部队服役的两年期间,磨炼出了他勇敢、机智、果断等性格。
贺大友退伍后,看见父老乡亲们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烟,吸纳了部分剩余劳动力务工增收,觉得大有可为,便拿定主意,从父亲手中接过“接力棒”,租赁乡亲们的好田好土,与烟草部门签订合同种烟。
“真没想到,第一年用黄泥巴和石头做的烤房烘烤烟叶,除了买肥料、拖煤炭和请劳力的一些开支外,还赚了几万块钱。”那年,贺大友在技术员的指导下,认真按照县烟草部门制定的技术,移栽、管理和采烤烟叶,在黄棕壤地里淘到了第一桶“金”。
帮工编烟
后来,贺大友在规模化种植烟叶的过程中,发现种植烟叶不但自己有钱赚,还能为10多名留守乡亲提供在“家门口”劳动增收,脱贫致富的机会,觉得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更加坚定了做职业烟农的信心。
近年来,贺大友一直把种植面积80亩以上,收入维持在30万元左右,过上了充实又滋润的日子,多次荣获县、镇“优秀职业烟农”荣誉称号。
勇往直前的贺大友紧跟着该县提升烟叶质量,增加种植效益,推进烟草产业高质量发展步伐,一心要在科学种烟道路上挖潜增收。
“上前年,我一听技术员说复耕地里种烟好处多,就赶紧到附近2个组的乡亲家去登门拜访了‘下’定金,抢先租下了3处至少有5年没有耕种的闲置地。”2020年冬,贺大友在乡村干部和技术员的协调与帮助下,如愿租下50多亩适宜种烟的抛荒地。冬闲季节,他抢抓时机,自掏“腰包”请师傅将把两台挖掘机开进抛荒地,集中一个多期间的时间清除杂草、深翻土地,加入该县鼓励支持烟农复耕种烟队伍,迈开了在复耕地上种烟,争创增收新纪录的步伐。
2021年,贺大友在复耕和轮作地上种下了80亩烤烟。在起垄移栽、大田管理和成熟采烤等各个时间节点,他都照技术员讲的方式方法,适时组织劳力进入烟田,把县烟草部门制定的“中棵烟+高油分”烟叶生产、烘烤技术搬进烟田和烤房,在金秋时节,迎来了亩产值超过4500元的好年成。
“前年,栽在复耕和轮作地上的烤烟长得比那年都好,烘烤出来特别香,自然卖上了好价钱,不光自己赚10多万,还给10多名帮忙种烟的叔叔、婶婶们送去了近10万元的劳动报酬。”贺大友笑眯眯地接着说:“不知不觉间,我也走上了为乡村振兴做贡献的道路。”
去年,贺大友不经意间继续在20多亩地里种烟,吃上了苦头:“要不是在上年复耕的那50多亩抛荒地上继续种烟,一旦遇上那‘鬼天气’就会吃大亏。”贺大友除复耕地外的烟田出现病害,降低烟叶质量,减少了种烟收入。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去年,贺大友在烟叶交售刚结束,就请乡村干部和技术员上坡,帮忙做协调、推荐工作,择优租赁乡亲们的抛荒地,为来年的烤烟都种植在新复耕的抛荒地上做准备。
今年,贺大友种植在80亩复耕地上的烤烟,“中棵烟+高油分”长势长相明显,烘烤出来质量高。他在开始交售烟叶的时候,脸上就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这段时间,拖去烟站卖的烟叶都比去年同部位烟叶每斤高出一块多,看来今年卖烟收入近40万元的目标一定会实现。”(周方奎 杨瑞玮)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