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忠堡镇庙梁子村党支部党员、9组烟农申桂云的一名帮工看见她昨天交售烟叶的回执单,便投去了敬佩的目光。情不自禁地一边选烟,一边与她攀谈,好似在给人们述说申桂云与人创办合作社,发展以烟为主的产业,带领乡亲们共同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的事迹。
年过五旬的申桂云是该县一名拥有高中文化的庄稼人。她不仅是一名敢想敢为的女能人,还是乡亲们眼中有担当作为的共产党员。
烟技员指导申桂云管理烟田
上世纪90年代初,申桂云随拥有一技之长的丈夫坐上南下的列车,加入打工人群展露才华,成为了乡亲们羡慕的脱贫致富楷模。
1995年,申桂云被村民们寄予厚望,推选为该村自建村以来的第一名女干部。她在任职的几年间,找准自己扮演“角色”定位,当主职干部的好帮手,不仅出色完成了村里的年度任务目标,还积极支持、配合技术员工作,动员乡亲们发展烟叶等产业增收致富。
“说实话,那年还真舍不得辞职,远离父老乡亲去重操旧业,再当打工妹,但我又相信劳动创造财富的哲理,更有让能人当家的想法。”2007年春,经过深思熟虑申桂云恋恋不舍地走出村办公楼,在乡亲们不解的目光中,再次收拾行装乘车南下。
2014年,由于婆婆生病要人照料,申桂云毫不犹豫地返乡回家尽孝道。她在悉心料理婆婆之余,觉得无所事事闲得无聊,就择优租赁乡亲们的土地,与烟草部门签订合同,在技术员的指导下种烟,做一名好学上进的职业烟农。
“第一年请叔叔、婶婶们帮忙种烟,自己赚钱了还不说,给他们也带来了几万块钱的务工收入。”申桂云觉得自己是一个对乡亲们有用的人,在心里暗下决心,要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2016年,申桂云为了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劳动致富,与同村一名能人不谋而合,投入资金首创了以发展烟叶、蔬菜、药材等产业生产、销售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她虽是一名敢于吃螃蟹的乡里人,但由于技术欠缺与市场行情变化,当年种植的蔬菜和药材让她吃尽了苦头。
“白菜、生姜和药材没卖几个钱,虽说亏了几十万,但乡亲们的活路钱一分都没欠。”申桂云伸出右手拂去了遮挡额头的黑发,阴沉的脸仿佛云开雾散似的:“还好,种在地里的烟叶赚了10多万块钱。”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申桂云心想,种植烤烟,在移栽、管理、采收等各个环节,有技术员“保姆式”的技术指导服务,不需要过多操心,更何况政府和烟草部门把智能烤房修到了“家门口”,领着乡亲们种烟真是一条少操心、有钱赚、同增收、共富裕的好道路。
申桂云进入烟田管理烟叶
思路一变天地宽。从此,申桂云就利用合作社租赁的土地,调减其它农作物种植面积,轮作种烟,稳定种植面积,紧跟该县动员烟农绿肥还田、施用有机肥和轮作换茬种植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提升土壤肥力步伐,努力提升烟叶生产水平,增加种植效益,积极地推进烟叶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乡亲们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跑出加速度贡献一己之力。
“去年栽的70多亩烤烟,卖了30多万块钱,除了租土地、买肥料、拖煤炭等开支后,还给帮忙种烟的10多名乡亲付了11万多块钱活路钱,当然,自己也赚了10多万。”申桂云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去年,申桂云在交售烟叶结束后,就利用冬休季节,自掏“腰包”请来一台挖掘机,花了几天时间,深翻20多亩抛荒地,迈开了烟叶提质,助民增收的新步伐。
今年,申桂云组织乡亲一丝不苟地按照“中高烟”生产技术,移栽、管理和采收地里的烟叶并烘烤,争取再创科技兴烟增收新纪录。
申桂云在科学种烟的生产劳动中收获颇丰,彰显了一名基层党员的责任与担当。乡亲们打心眼里佩服。
“妹子,你家里条件好,不缺这几个钱花,起早贪黑地和我们一起日晒雨淋不值得。”4组村民余兰英家庭富裕,儿孙孝顺,本是个享福之人,但她身体硬朗闲不住,常来给申桂云当帮手,一年下来,能干200多天活,领1万多元钱。她看着申桂云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不由心疼。
“姐,你这把年纪了还在为家庭做奉献,何况,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有责任带着乡亲们勤劳增收,共同致富,让大家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都莫掉队。”
“好一朵绽放在烟田里,助力乡村振兴的玫瑰花!”
巾帼不让须眉,创业振兴胜儿郎。金秋季节,心情愉悦的申桂云在请乡亲们选烟交售的同时,对明年的生产进行了照计划,争取携手乡亲,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周方奎 杨瑞玮)
一审:孙晓萌 二审:周瑞峰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