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农村助振兴 奏响幸福主旋律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巴东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积极探索、主动作为,多措联动助农兴农,绘就乡村振兴美好画卷。

深耕服务,“红党旗”飘扬进烟田。

“向师傅,这几天烟叶采摘任务量太大了,我们村的劳力又少,您能不能找到那种专门在外做工的人哦,帮帮忙找一找,工资的话就按150元一天。谢谢您了!”茶店子西坪村种烟大户任忠豪在电话里诉说着自己的难处。

图片 1

“好的,没有问题,这次还不用找做工的哦,我们站里现在有党员志愿服务队,明天我组织他们来帮忙。我也认识几个专门做小工的,到时候来了我把微信推送给你。”技术员向国强讲道。

“好的好的,那就麻烦你们了。”任忠豪表达着谢意。

9月3日,巴东县局(营销部)茶店子烟叶收购站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走进西坪村,协助任忠豪完成了60亩烟叶采摘、编杆、上炕烘烤工作,并为其讲解了烘烤时应注意的温度、湿度等常识,确保他能烤出真正的“黄金叶”。

近年以来,巴东县局(营销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将支部建进烟田里,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7支,在烟叶育苗、移栽、采摘、烘烤等环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烟农宣传行业政策、讲解关键技术要点、提供劳力支援等,确保烟农遇到的问题能够“第一时间解决”。

图片 2

聚焦主业,“黄金叶”托举起万家。

“今年又是丰收年,烟叶长势好,烘烤得也好,今年的收入可期啊。”烟农龙权笑哈哈地说道。

“是的,这两年国家政策好、行业支持力度大,加之今年天气又给力,到时候大家的收益肯定会不错的。”茶店子烟叶收购站站长李云坤与烟农交流道。

烟叶产业是巴东县广大农民富产增收的支柱性产业,巴东县局(营销部)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思想,鼓励百姓发展烟叶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全县两烟种植5.83万亩,同时通过完善烤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烟农补贴力度、探索“三权四方五维”保护模式、为烟农提供针对性帮扶指导等措施,促使其生产出优质烟叶,进一步提高烟农收入。如今的八百里巴东,处处能见到烟叶,处处能看到烟农的笑容。

集引人才,“新农人”焕发出新力。

“近几年,国家对于乡村振兴出台了很多政策,同时我也了解到,这几年烟草行业对于‘新农人’返乡创业的支持力度也比较大,烟叶的价格很好,老百姓能够赚到钱,所以我选择了回农村,开启我的创业之路。”三头牛农业专业合作社吴永轮讲述着自己的故事,“我2020年返乡租地整田,2021年开始种植之路,合作社每年种植烟叶350亩左右,种植辣椒100亩、甜玉米200亩、套种红薯200亩,现在每年的综合收益比以前在外务工多多了,同时还能带动乡亲共同致富,这是让我最高兴的事。”

吴永轮的合作社每年租种土地、聘请工人为当地老百姓增收近50万元,将农村撂荒地合理利用起来,成了百姓增收的“聚宝盆”。

巴东县局(营销部)采取“乡村振兴工作队+烟叶收购站”助力乡村振兴模式,多渠道、多角度、多方面挖掘人才,采取培养职业农民稳基础与吸引人才返乡创业增渠道相结合的形式,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驻村工作队、烟叶技术员等进村、进农户、进田间,张贴宣传展报,讲解相关政策,给予技术指导、基础设施建设等帮扶,鼓励广大农民、返乡创业人员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大胆干,“新农人”队伍逐渐扩大,乡村振兴焕发出新活力。

产业融合,“新模式”开通快车道。

“今年的辣椒、红薯长势都很好耶,今年的收益绝对不错,我有信心。”吴永轮信心满满地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巴东县局(营销部)探索建设“烟叶+N”多元产业综合体,形成种植、养殖、旅游为一体的发展模式,促进烟农增收,全县烟农烟叶收入2.5亿元左右,烟叶采烤结束后,鼓励烟农种植白菜、油菜、萝卜等作物,非烟年均收入550余万元。

近年来,巴东县局(营销部)鼓励返乡创业人员发展多元化产业,形成烟叶、茶叶、蔬菜、药材、水果、粮食等“百花齐放”的发展格局,乡村产业得到了极大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值不断提升。(王帅 阮劲松)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