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立秋。
八点刚过,位于湖北省恩施州宣恩县珠山镇解放街36号的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办公楼八楼会议室已是人声鼎沸,人们在急躁和不安中等待着最大的悬念揭晓——由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省工会联办、恩施州烟草专卖局(公司)承办、宣恩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领办的第二届全省烟叶调制职业技能竞赛即将闭幕,大家拭目以待的一二三等奖项即将揭晓。
9点20分,成绩揭幕公布,乾艳以91.41分的总分名列第一,成为本届竞赛“状元”,引得一片惊愕——四年前的2019年,仅仅在第一届全省烟叶调制职业技能竞赛中获第七名的他如今成了第一名。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让他有些局促不安,但也让他瞬间平静了下来。
从1999年进入烟草到如今获得调制“状元”,乾艳又走出了怎样的成长之路呢?
以书为师知技短
不论是以前老烟农常说的“一育二栽二管三调两分” ,还是现在新烟农常说的“一栽二管三调四分”,调制成为决定烟叶品质、影响烟农收入的关键环节。1999年进入烟草从事技术指导与服务起,乾艳便致力于掌握烟叶生产全套技术,“以书为师知技短”成为他的名言。
“那时,烟叶是农民的命根子,看得比啥都金贵!”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烟叶成为恩施州大山的名片,也是农村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农民们对土地的热爱超过了常人的想象,房前屋后的农田、坡前坎下的空地,石缝里甚至都成为寸土必争的风水宝地,于是便流传着“烟是摇钱树、田是聚宝盆、技是点金手”的民谣,“一年的吃穿用度、小孩的学费文具、房屋的修缮新建全靠着烟农在土里刨金!”
深知烟叶对烟乡、烟村、烟农的重要性,乾艳一刻也不敢耽误时间,为了让自己快速精通烟叶技术,乾艳吃住在烟站,往返在烟田,奔波在烤房,不仅对着书本学习育苗、平田、施肥、起垄、移栽、植保、烘烤、分级等各环节技术,甚至向同事请教,一本厚厚的《烤烟三段式烘烤导论》便成为他爱不释手的教材。靠着勤学苦练,他慢慢成为了一名“烟事通”。
这些年,乾艳总是时刻关注最新的生产技术,并孜孜不倦去学习,让自己成为合格的内训师,同时转化为指导烟农的实招。
以群为师破难题
“山区小气候多发,一旦遇到极端雨季、风灾、病害,烟农们就束手无策,盲目抢烤就成为唯一可行的补救措施,当方法不当,就会颗粒无收,甚至血本无归!”对此,乾艳下定决心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虚心学习,攻克特殊烟叶的烘烤技术。
2022年,全国遭遇大面积、长时间的干旱,烟叶含水量少,叶片结构紧密,变黄困难,容易烤青、挂灰,无法按照常规的烟叶烘烤技术进行烘烤,想要烘烤出“高油分”的烟叶难度极大。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乾艳根据实验总结出了针对天气干旱烟叶烘烤的“烘烤经”。
“天气干旱的烟叶,首先从田间采收时就要注意,等烟叶成熟后采‘露水烟’,其次装炕时要稀编杆装九成炕,有利于保湿,最重要的是烘烤时要注意保湿变黄、定色阶段转火后加速定色,只有这样才能烤出优质烟叶……”
“去年靠着乾站长的技术指导,烤出来的烟叶金灿灿的,漂亮得很!”烟农谢应业回忆说,乾艳的解决方案简单、高效、实用,让大家对他佩服地五体投地,“他就像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中医一样,把脉问诊、对症开药,他的技术就是灵丹妙药!”
“烤烟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要根据当年的天气,采收的烟叶素质等多种因素制定对应的烘烤工艺,实现一类鲜烟素质对应一种烘烤策略,从而形成‘一类一策’的烘烤模式烤出来的烟叶色泽橘黄,光鲜明亮,质量更优。”乾艳表示,烟叶调制要结合天气变化不断优化调整才行。
以友为师增技艺
烟农是老师,同行是老师,高手是老师。乾艳把“三人行必有我师”的理念发挥到极致,不断拜师学习,“这和武林高手一样,唯有不断拜师学艺才能突破自我!”
经常参加行业组织的培训和竞赛,并且利用碎片化的休息时间,逐一拜访请教,共同探讨烟叶调制的经验和技术,。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大家就有了不同的苹果!”与同行交流,他毫无保留,他说,正是这样的“交换”,让他认识到“竞赛是平台,交流是机遇,学习是目的”。
烟农群、技术群、竞赛群……如今,乾艳的群越来越多了,但他却乐此不彼地回应着各类消息。“现在信息发达,工具繁多,先进技术的学习、沟通、交流也更频繁了,这样也好,不能坐井观天!”
“业精于勤荒于嬉!”当了“状元”,成了“名人”后的乾艳依然把这句口头禅作为座右铭,他说,拿奖是偶然,提升是必然,唯有不断进取才能让自己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烟叶技术员,虽然已是站长,但他依然念念不忘的是自身依然是“服务烟叶生产的技术员”,他说,这个身份才让他心安理得。(李双翔)
一审:周瑞峰 二审:孙晓萌 三审:周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