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阳杲杲,走进嵩县何村镇阴坡村,一排排整齐的香菇大棚里,排列有序的菌棒上探出肥嫩的菇伞,惹人喜爱,村民们正忙碌地采摘香菇,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香菇是阴坡村的传统优势产业。全村现有香菇合作社16家、农户36户,年产菌棒1100万棒,食用菌种植780万袋,占全镇60%以上,已成为集菌种制作、菌棒生产、香菇种植与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核心区。

“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在康源春院士团队的指导下,不断优化品种、提升品质。”盛达香菇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现民介绍。
村里还建起了嵩北香菇交易集散地,产品远销山东、河北、江苏、天津等地。更值得一提的是,村里还积极发展“银发经济”,吸纳100余名不便外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参与剪菇、采菇等工作,人均年增收6000余元,实现了“足不出村、就地增收”。

与此同时,柴胡产业也在阴坡村迅速扎根。近年来,嵩县围绕生物医药“风口”产业,加快中原药谷建设,打造丹参、柴胡、皂刺、山茱萸、黄精、连翘中药材“六朵金花”。何村镇以柴胡为切入点,聚焦产业发展,积极融入中原药谷建设,打造“嵩胡”品牌。
2023年,阴坡村“两委”引导村民试种柴胡,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与董诚明教授团队合作,建成嵩胡提纯复壮育种基地,共同选育“嵩胡一号”优质品种。
目前,全村嵩胡种植面积达1500亩,平均亩收益6000至7000元。预计今年10月采收后,可实现全镇柴胡原种自给,节省产业发展成本200余万元。

“我们通过与顺势药业等企业签订收购协议,实行集中收购、初加工、统一销售,最大限度保障农户收益。”村支书杨志良介绍,嵩胡产业的兴起,不仅拓宽了村民增收渠道,更激活了乡村振兴的“一池春水”。
产业融合带动基础设施提升、人居环境改善。供排水一体化工程、产业道路、停车场等项目相继落地,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基层治理也同步提质,通过“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形成“干群一起干、越干越有劲”的良好局面。
从“一菇独秀”到“双业并进”,从“单打独斗”到“全链协同”,阴坡村以产业振兴为抓手,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成为嵩县乡村振兴实践中一个熠熠生辉的缩影。(赵明辰 赵静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