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宁:群众参与让基层治理“活”起来

今年以来,河南洛宁县持续探索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新模式,围绕“五基四化”,坚持组织覆盖与工作覆盖同步推进,加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全面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推动资源、服务、管理下沉,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民生诉求回应和服务群众质效等各项工作全面提升,让群众感受到更多幸福和温暖。

数智赋能推动治理更高效

近日,凤翼镇冯庄村南部出现部分光缆掉落的情况,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村网格员冯永刚在日常巡视时发现了这一问题,及时通过“网格通”App上传了地点定位、现场照片等信息。县网格治理调度中心在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协调有关单位和光缆运营商安排技术人员对光缆进行维护处理,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从发现问题、上报线索到立即响应、排除隐患,“互联网+治理”新模式为基层社会治理插上“科技翅膀”,持续提升治理精准化和服务效能。

今年以来,洛宁县结合“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打破部门间、层级间的数据壁垒,推动公安、司法、城管、民政、卫生健康等多部门业务数据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有效汇聚、按需共享、深度融合,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升级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平台及“网格通”App,用于网格内居民信息采集,以及网格事件受理、研判、派发、办理等工作。同时,积极探索“网格通”App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平台的功能衔接与信息共享,推动网格员自下而上排查上报事件与“12345”热线自上而下往网格内派件相结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联动、精准服务、高效处置,切实提升基层治理的响应速度和精准度。

群众参与拧紧治理“一股绳”

“东关建材城东众鑫小区院内的下水道没有井盖。”日前,外卖骑手赵东在“永宁街道红色骑手共治圈”发布了这样一则消息。

“具体位置在哪里?”一分钟不到,永宁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马利鸽便及时响应。得到具体位置信息后,马利鸽立即协调东关社区相关工作人员安装新的井盖,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被快速消除。

这是永宁街道积极将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纳入基层治理体系的成果。该街道鼓励外卖骑手担任“社区信息员”“文明宣传员”“平安巡查员”,在走街串巷、入户送餐的过程中,及时上报环境、治安等方面问题,推动新就业群体从“治理对象”转变为“治理力量”。

对于外卖骑手的大力支持,永宁街道也给出了暖心回馈,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邻里驿站,设立“暖心驿站”,为外卖骑手提供饮水、充电、休憩等便民服务。针对外卖骑手进出小区难等问题,该街道积极同物业公司沟通解决,并定期开展职业培训、政策咨询、健康义诊等活动,引导其深度融入社区治理格局。

“有了爱心协会的管理,小区卫生、车辆停放问题改善了很多!”近日,在洛宁县王范回族镇城西社区鑫隆花园,居民卫先生说道。

鑫隆花园于2008年建成,常住人口120余户,由于居住人员结构复杂,物业费经常收不上来,连续几家物业公司都选择退场。无人管理之下面临的就是环境卫生堪忧、车辆乱停乱放等问题。

今年3月,城西社区指导该小区成立爱心协会,经过各单元代表举手表决,从小区住户的党员、退休老干部中选出名誉会长、会长、成员共10人,负责协调处理小区环境卫生、邻里纠纷、公共设施维护等事宜。爱心协会商定每户每年交300元,用于保洁、设备维护等花费。困扰大家的问题迎刃而解,居民成为“小区治理合伙人”,为建设舒适小区提供了新思路。

针对小区物业管理这一民生热点,洛宁县积极推进红色物业服务,建立群众自治组织,指导成立小区爱心协会、业主管理委员会、居民自治小组,引导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决策,推动多元主体协同发力,逐步形成“党建+居民自治”的长效治理机制,切实满足群众在小区停车、垃圾分类、电动车充电等方面的诸多需求。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洛宁县委书记、县长王瑞说,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也是参与者,让群众从基层治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才能汇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合力,基层治理也才能真正“活”起来。(赵小军 杨慧怡 郑泽坤)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