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磁涧镇:党建引领赋能,绘就基层治理新画卷

行走在河南新安县磁涧镇的大街小巷,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丰硕成果随处可见。社区环境整洁美观,邻里关系和谐融洽,民生事业蓬勃发展,一幅组织有力、网格有序、服务有效的精彩画卷正徐徐展开。

图片1.png

今年以来,新安县磁涧镇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探索“党建+网格+大数据”治理模式,创新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基层高效能治理之路。

铸魂赋能,锻造基层治理“铁军”

磁涧镇深知,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人,尤其是党员队伍。因此,该镇将党员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程,以严管厚爱的方式,打造一支政治、本领、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铁军”。

优化结构“选好苗”。磁涧镇严格党员发展标准,注重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退役军人等群体中吸纳新鲜血液。近三年,新发展党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占比超50%,35岁以下青年党员占比达68%,党员队伍结构持续优化。

精准培训“强筋骨”。依托镇党校、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阵地,磁涧镇开展政策理论、产业发展、治理能力等专题培训。已举办培训班20余场,覆盖党员近1300人次,有效提升了党员的综合素质。

积分管理“激活力”。全镇全面推行“党员积分制”,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志愿服务、矛盾调解等表现量化为积分。积分不仅能兑换生活用品,更彰显了党员价值,实现了“小积分”撬动“大作为”。

多网融合,构建全域治理格局

立足城乡融合实际,磁涧镇推动网格化与片区化双轨并行,打通治理“末梢”,实现服务“零距离”。

网格到底“无死角”。全镇村(社区)被科学划分为228个基础网格,配备228名专职网格员,并吸纳党员、乡贤、志愿者等担任兼职网格员,形成多元力量参与的治理体系。

片区协同“破壁垒”。磁涧镇打破行政村界限,依据地域相邻、产业相近原则,将全镇划分为4个治理片区,推动“强村带弱村、连片促发展”。各片区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北部大粒樱桃片区发展大粒樱桃超3万亩,南部中药材片区种植中药材超2万亩,磁河片区景村融合发展农文旅,东部产城融合片区商贸繁荣,实现了资源整合与联动共治。

智慧赋能“提效能”。通过搭建“平安乡村”平台,镇指挥中心可动态分析、智能预警,实现“异常发现、平台吹哨、部门报到”。今年以来,数字化平台已高效处置安全隐患等事项23起,治理精准度显著提升。

党建引领,探索集体经济善治新模式

磁涧镇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打通“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的关键抓手,推动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以学促干“明路径”。镇里组织镇村干部赴烟台、陕西、安徽等先进地区学习大粒樱桃、中药材等产业发展经验,为工作开展明确了方向和规范。

试点先行“树标杆”。选取2个产业基础好、支部战斗力强的村(社区)先行试点。礼河村党支部牵头推动大粒樱桃产业提质增效,实现了从靠天收向遇节收的转变,产业效益不断攀升。姚家岭村党支部牵头引入企业合作发展中药材全产业链,带动11个村、2000余户群众发展中药材种植2万亩,亩均产值超9000元。

模式创新“促共赢”。磁涧镇探索“支部+合作社+公司+农户”“支部主导+公司运营+村民入股”等模式,通过现金、土地、劳务等多种入股方式,构建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覆盖20个村,带动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0万元,群众户均年增收7000元,真正实现了“支部强、产业旺、集体富、百姓笑”。

“新征程上,磁涧镇将始终牢记党建引领是根本,持续深化“多维联动”治理体系,推动党员队伍提能、网格治理提质、共富路径提效,努力打造基层善治的“磁涧样板”,为奋力谱写现代化洛阳建设贡献力量!”磁涧镇主要负责人表示。(杨莹波)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