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县酒后镇翟沟村:小举措撬动大增收,村民日子有奔头

“这土鸡蛋可是稀罕货,平常想吃真不好找。多亏了李书记,这下可算能吃上正宗的了,怪不赖哩!”近日,河南省地质研究院的职工们看着眼前的正宗土鸡蛋,兴奋地说道。

这一切,离不开伊川县酒后镇翟沟村驻村第一书记李智勇的“精准帮扶”——他既当“销售员”帮村民卖掉土鸡蛋,又当“规划师”谋划特色产业,让小村庄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初到翟沟村,驻村工作队就走遍了家家户户,发现不少村民养着土鸡。这些散养的土鸡在沟渠旁自由觅食,饮着清冽的泉水,构成了村里一道充满生机的风景线,产出的土鸡蛋更是品质好、营养高,但却因地处偏远、缺乏渠道,只能自家吃,“好东西”变不成“好收入”。

“村民的难题就是我的任务!”李智勇当即决定从“卖鸡蛋”破题,帮村民打开销路。

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他实地拍摄土鸡散养的视频,在朋友圈主动为村内土鸡蛋“代言”,积极联系单位职工,搭建购买渠道,还通过村广播宣传帮销消息。短短几天时间,村内积压的存量鸡蛋便销售一空,解了村民的燃眉之急。

渠道打通了,增收就有望了。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翟沟村地处偏远,资源相对有限。自驻村工作队入村以来,队员们始终立足村内实际资源禀赋,绞尽脑汁为村民开辟增收路径:他们出资支持村民发展中药材种植,成功培育起20余亩中药材田;积极助力村民发展养蜂产业,为村民发放“助农增收蜂箱”20余个。眼下,工作队还在紧锣密鼓地谋划新举措—利用村内荒地种植酸枣树,同时在林下发展土鸡散养项目,让闲置土地“活”起来,为村民增添新的收入来源。

这些看似细微的帮扶举措,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村民的思想观念。“要打破村民长期以来的固有思维模式并非易事,我们不能只靠说教,更要用一桩桩、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行动去鼓励他们,让大家在一次次尝试中尝到甜头、增强信心,逐步转变观念,主动参与到乡村发展中来。”驻村第一书记李智勇深有感触地说。

从几箱土鸡蛋的“暖心带货”,到一片中药材田的“悉心培育”,再到一个个蜂箱的“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的帮扶脚步从未停歇。相信在驻村工作队的持续助力与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翟沟村定能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越走越稳,绘就出产业兴旺、村民幸福的乡村振兴新图景。(张千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