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新安铁门镇:“党建+网格”赋能基层治理 绘就“铁门一家亲”幸福图景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网格就是那个兜底的关键“一张网”。近年来,河南省新安县铁门镇以“铁门一家亲”的网格化治理工作为抓手,让小网格发挥大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效能不断提升。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铁门镇积极构建“村(社区)党组织—网格片区—党员中心户”三级网格体系,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选优配强网格负责人,确保党的组织覆盖到每一个网格。积极发挥党员作用,推动268名党员干部下沉网格,担任网格长、网格员,在落实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成为网格治理的“红色力量”。镇党委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网格化治理工作,统筹整合各方资源和力量,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确保网格化治理方向正、步伐稳、成效实。

铁门镇刘杨村是小浪底水库区域的移民村,由4个乡、11个村部分移民汇聚而成,村情复杂。为破解治理难题,刘杨村巧用“党建+网格”模式,全村优化设置5个基础网格,村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长,2名党支部委员任专职网格员,21名党员、村民代表、致富能手担任微网格员。细致的网格划分和人员配备,使村里的大小事务都能被及时关注、高效处理。

服务民生,彰显基层治理效能

按照“规模适度、界限清晰、无缝覆盖、便于管理”的原则,铁门镇对辖区科学划定155个基础网格,实现地域、人口、管理要素全覆盖。每个网格配备一名专(兼)职网格员,全力推行群众“点单”、网格员“接单”、网格服务站“派单”、志愿者“办单”的“四单”机制,网格员同时负责信息采集、隐患排查、矛盾化解、民生服务、政策宣传等工作,确保“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推动“铁门一家亲”网格治理品牌化建设,持续提升基层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铁门镇创新推行“代表进网格”模式,将69名市、县、镇人大代表按照“就选区、就近熟”原则编入网格,这一举措打通了征求民意的“最后一米”。槐林村网格长陈新耀凭借“近群众得建议”的便利,收集服务群众清单19项,推动托幼、群众务工等服务项目落地。

陈村两户村民因宅基地边界问题产生纠纷,网格员得知后,第一时间上门了解情况,会同村干部、老党员、志愿者组成临时调解小组,查阅历史资料,现场勘测定界,从情、理、法多角度耐心疏导,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将可能升级的矛盾有效化解在网格之内。

在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网格员化身政策“宣传员”和“示范员”,不仅走家串户讲解政策好处,更带头清理自家房前屋后,组织带动网格内群众参与集中清理行动4000余人次,清理卫生死角500余处,清运垃圾70余吨,确保了环境整治工作在基层高效顺畅落实。网格服务站按照志愿者服务时长和事项内容,发放相应分值“爱心积分卡”,积分卡可以以分换物、更可以服务换服务。

助力产业,推动辣椒种植提质增效

积极探索基层治理与特色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新路径,充分发挥网格化治理精准、高效、全覆盖的优势,将管理服务触角延伸至辣椒种植的全链条、各环节。产业布局纳入网格划分,实现精准对接。将种植基地、加工企业、专业合作社、销售大户等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确保每个辣椒田块、每个经营主体都有对应的网格员进行联系和服务。网格力量与技术服务融合,提升种植效能。整合农技员、土专家、致富能手等担任网格员,定期走访椒农,深入田间地头,利用“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发现并协助解决病虫害防治、水肥管理、新品种引进等种植技术难题200余个。通过网格微信群、线上讲座等方式,及时推送气象预警、市场行情、种植技术要点100余条,将技术服务精准送达种植户,显著提升了辣椒种植的标准化、科学化水平。

如今在铁门镇的村庄里,总能看到:一张石桌、街坊四邻、党员代表围坐一起,议“急事”、论“难事”,这种始于“小家”的和谐,正汇聚成铁门镇“一家亲”的基层治理大格局。下一步,铁门镇将继续做深做实网格化治理工作,将这张“网”织得更密、更牢,让基层治理的根系扎得更深、更广。(韩静)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