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伊川县平等乡:“四维”工作法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2025年以来,伊川县平等乡西村驻村工作队紧紧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核心任务,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一套以“脚下沾泥、党建铸魂、产业夯基、民心为本”为核心的“四维”工作法,实现了驻村工作从“物理入驻”到“化学反应”的深刻转变,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而持久的动力。

脚下沾泥,建立于精准之上的民生温度。精准,是有效帮扶的前提。驻村第一书记常延辉带领工作队摒弃“等群众上门”的被动思维,主动下沉,将办公室搬到田间地头、农家院落,逐户走访、深入排查。白天农户下地,他就晚上打着手电继续走访。农忙时节,他卷起裤腿就下田帮工,一边干活一边唠家常。他用脚步丈量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于寸土之间彰显驻村本色。哪家有病人、哪户有困难、谁家劳动力闲置、谁家孩子上学难……他都一一记在心上、写在本上、落在帮扶措施上。在此基础上,工作队建立了“一户一策”动态民情电子档案,对105户帮扶对象、12户监测户的需求清单、问题清单、帮扶清单进行数字化管理,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对策准”。正是这种建立在尊重与真诚之上的精准走访,使得“雨露计划”、务工补助等政策能够精准滴灌,直抵民心。

党建铸魂,强化引领凝聚振兴合力。驻村工作队始终将建强村党组织作为首要职责,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激活乡村振兴的“红色引擎”。一是“强核心”。从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入手,大幅提升组织生活的规范性和严肃性,增强了党员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二是“育新血”。重点从致富能手、返乡青年中培养和发展党员,优化党员年龄结构,为村级班子储备后备力量,缓解队伍老化难题。三是“促融合”。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发展深度融合,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让党员在产业发展、环境整治、矛盾调解等一线工作中亮身份、当先锋,使党支部真正成为群众心目中的“主心骨”。

产业夯基,多元发展拓宽致富门路。产业是发展的根基。村“两委”和工作队坚持“多条腿走路”,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推动土地流转,发展50亩烟薯轮作,预计年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驻村工作队还整合村干部力量集资2.4万元试种富硒大蒜,打造特色品牌,为后期规模化种植打下基础,预计可延伸提供30个长期岗位。大力推动闲置帮扶车间招商引资,成功引进农产品加工项目,目前日均用工已达60人次,让村民真正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2025年,村里共设置乡级公益岗位4个、临时性岗位10个,重点安排脱贫户和监测对象上岗,每月按时足额发放补贴,成为困难群众重要的收入补充。这一系列组合拳,实现了“集体增收、群众致富”的双赢目标,让乡村振兴的底气更足。

民心为本,于细微处书写民生答卷。工作队坚信,乡村振兴的成色,最终由群众的幸福感来检验。他们从群众急难愁盼的“小事”入手,开展“义剪”活动,每月免费为60岁以上老人理发,解决老人理发难。了解到部分群众外出务工交通成本高,驻村工作队积极帮助申报交通补贴和稳岗奖补,累计为227人发放9.45万元。更让村民感动的是,面对村内道路破损严重,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下,“西村X044与敬贤大道道路提升项目”被县交通部门立项修复,常延辉也多次前往派驻单位市文旅集团汇报此事,申请配套资金,西村“出行难”问题今年将得以解决。在项目批复那天,常延辉在驻村日志中写道:“路通则心通,心通则业兴。西村的明天,一定会更好!”

平等乡西村驻村工作队的“四维”工作法,是一个有机整体。精准走访是基础,党建引领是保障,产业振兴是核心,民心所向是目标。它系统性地回答了“驻村为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的问题。目前,这一模式已在平等乡初显成效,具备了进一步总结推广的价值。其核心启示在于,驻村工作唯有真正沉下去、融进去,以系统性思维谋划,以实干作风推进,才能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张千军 李静怡)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