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沟村,一个名字中蕴含着丰富历史信息的村落。据有关资料记载,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时期,司马氏家族曾在此聚居,并与白洚原、当阶城等地名关联,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还记得在前几年,司马沟村曾是伊川县水寨镇典型的“难”村,无村集体经济项目,基层组织战斗力不足,基础设施薄弱,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导致村内逐渐空心化。
如今的司马沟村,在基层治理上狠下功夫、勤出对策,引进龙头企业、深挖文化资源、善用积分管理,已成为乡村振兴的排头兵。
引进龙头强产业
“前些年村里没有任何产业,还欠下不少外债,今年以来村集体盘活闲置土地,引进洛阳诚德牧业、若鑫牧业两家公司,给村集体和老百姓带来了实打实的收益。”司马沟村支书司马铁邦介绍说。
截至目前,诚德牧业在司马沟村已有规模化青年鸡养殖基地5所,单批存栏量可达140万羽,年出栏优质青年鸡490万羽,蛋鸡养殖基地3所,年存栏量50万只,每年给村集体分红5万元;若鑫牧业新建2个鸡舍,占地20余亩,蛋鸡年存栏量10万,每年给村群众分红近2万元,产业振兴的提升让群众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驻村帮扶谋新篇
“司马相如、司马迁等等这些文学家、史学家、都是司马沟”津津乐道“历史文化题材,也是赋能乡村文旅的独特资源。”洛阳市日报社驻司马沟村第一书记许贺钧介绍说。
今年2月份驻村以来,在“两委”班子一起努力下,先后解决了污水漫路、危墙修整,危房拆除、道路白变黑等基础设施问题,同时也利用自身特长,在文化赋能方面,实行“墙国”建设,在村内打造文化彩绘长廊,绘就上下五千年历史文化特色,重点展示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统一、民族融合的相关内容,着力打好司马沟村的“文化特色牌”,以传统文化新业态发展之路助推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促治理
“俺们支书出的新招真不错,参与村内工作还能换积分,一分一个鸡蛋,村里父老乡亲都愿意干。”司马沟村村委委员司马玉轩侃侃而谈。
据了解,今年以来,伊川县全域推广“网格化治理+积分制管理”机制,司马沟村因地制宜,在积分制管理方面与本村若鑫牧业达成合作,群众参与村内事务积累的积分可一比一兑换鸡蛋,一来为若鑫牧业打通了一条销路,二来让村内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参与感,截止目前,村内已累计兑换2000余分,真正实现了“支部牵头、群众参与、企业发展”的三赢局面。(张千军 席位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