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伊川:“三个三”工作法不断培育壮大乡村振兴干部队伍

在伊川县鸦岭镇康沟村,村支部委员康晓飞正认真协调着村里的矛盾纠纷。这名昔日在商场上打拼的经理,如今正与村党支部书记组成“攻坚双人组”,积极谋划着村里的经济项目。

从“致富能手”到乡村“调解能手”的变化,正是伊川县无数后备力量破茧成蝶的生动缩影。

今年以来,伊川县紧盯2026年村“两委”换届目标要求,坚持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增强村级组织活力、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一环,推行“三个三”工作法,持续完善精准选、靶向培、动态管全链条机制,培优育强村党组织书记,为打造过硬“头雁”队伍注入源头活水。

三个“突出”夯实组织根基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通过拓宽选拔渠道、严格政治把关、挖掘本土潜力等多项措施,伊川县在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方面迈出了坚实步伐,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一是突出政治标准。围绕思想政治素质好、道德品行好、带富能力强、协调能力强“双好双强”,重点从返乡大学毕业生、本村致富带头人、退役军人中筛选出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青年人才;二是突出深挖细排。县委书记挂帅出征,牵头27名县处级干部及县委组织部成立8个调研组,深入15个乡镇与党委书记面谈,实地走访100余村,做到村级情况、班子结构、运转情况、三资状况、历史遗留问题、信访矛盾、党员现状、人选储备、群众诉求等“9必清”,全面掌握各村基本情况,对其中29个换届难点、重点村,逐一研判,一村一策提出解决方案并形成整改台账挂图督办;三是突出人选资格。严格履行“三荐三审一备案”程序(个人自荐、党员群众推荐、组织推荐,村级初审、乡镇复审,县级联审,组织部备案),全县340个村分别建立台账,择优确定青年人才677人。

三个“强化”提升干部质效

本强则茂,基壮则安。促进乡村振兴,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这就需要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基层干部队伍,处处做好表率和示范,为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组织保证。

一是强化结对帮带。推行“3+1”帮带机制。乡镇领导、包村干部和“五星”支部村党组织书记对青年人才实行结对帮带,根据个人特长和村内发展需要,组织各乡镇青年人才提前进入村班子跟班锻炼,参与人居环境整治、网格治理等重难点工作中,助力快速成长;二是强化学历提升。鼓励233余名村级青年人才参加县级学历提升计划,持续推进在职学历教育,整体优化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截至目前,全部达到大专学历;三是强化专业培训。围绕党的创新理论、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乡村振兴政策方针等系列内容,进行理论知识培训,实现青年人才培训全覆盖。2024年7月以来,共组织县乡村青年人才培训班17次,累计培训1500余人次。

三个“注重”激发担当作为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在推进乡村振兴和村级治理的进程中,伊川县积极创新青年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一系列大胆择优、激励担当的举措,成效显著。

一是注重动态跟踪。建立村级青年人才“储雁计划”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村一库”,动态管理,全程纪实学习培训、考核评议、任职锻炼和奖惩情况;二是注重分析研判。每半年开展一次综合分析研判,及时掌握青年人才工作能力、发展潜力和群众意见。对考核评定为优秀等次、群众满意度较高的人选进行定向使用。对考核不合格人选及时调整出库;三是注重纠偏激励。明确青年人才在岗位锻炼创新探索中的“负面清单”,降低试错心理负担。同时,对符合乡镇公务员报考条件的青年优秀人才,优先推荐报考,让其做事有劲头、工作有干头、事业有奔头。去年以来,除留任村外,累计已有249名青年人才进入村“两委”任职,占比达36.8%,其中27名已担任党支部书记。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关键在干。我们聚焦引进和培育两个重点环节,采取动态跟踪管理机制,让‘雏雁’在一线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增才干,着力打造乡村振兴工作队伍。”伊川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利伟说。(张千军 耿艳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