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涧西区周山路街道:网格化打通治理末梢 多元化共治效能更高

洛阳市涧西区周山路街道党工委以网格为基、机制为翼、多元共治为魂,将精细化服务融入治理末梢,精心打造高效能治理的“周山样本”。居民身边的大小事,如今有了更快更实的响应和解决。

“三哨响应”

吹响高效治理“集结号”

街道党工委创新打造网格问题“分级吹哨、精准响应” 机制,构建高效闭环处置体系,今年以来累计处置各类问题1200余件,平均办结时限缩短至1.8天。“网格哨” 响:针对常见问题,网格员、志愿者就地联动,快速处置,此类问题目前已处置320余件,平均处置时间4小时,较之前缩短60%。“部门哨”急:针对单一职责问题,相关部门2小时内响应,限时办结,响应率100%,办结率98%。“协同哨”聚:针对跨部门复杂问题,由街道分管领导牵头,48小时内协调,合力攻坚,目前“协同哨” 处置跨部门问题46件,化解率95%。“三哨响应”机制以“哨”为令,通过数字化平台实时追踪进度,确保问题“吹哨即应、接哨即办”,责任清晰、时限明确、闭环运行,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和处置效能。

多元共治

激活基层治理“动力源”

街道党工委坚持党建引领,广泛链接、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培育生机勃勃的 “网格协同生态圈”,今年以来撬动社会力量参与治理项目63个,让多元主体在社区治理中各展所长、协同发力。一是“新”力量注入活力。打造河南省首家 “骑手友好社区”,创新引导外卖骑手党员化身 “流动网格员”,发挥走街串巷优势,形成“顺口宣”普及安全知识、“随手拍” 上报安全隐患、“随时报” 协助化解矛盾的特色工作模式。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宣传30余场,覆盖居民2000余人;上报各类隐患180余处,办结率95%;协助调解纠纷12起,成为社区治理的“移动探头” 和“轻骑兵”。二是“专”力量精准破题。在中泰世纪花城社区,由法律工作者主导、市物业协会协同参与的 “睦邻和事”队,首创“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专业机制,物业纠纷化解率高达95%。在中弘中央广场社区,退休干部与物业公司紧密联动,组建“握握手”调解队,推行“治安巡逻+矛盾排查”一体化模式,安装监控20处、规范停车位30个,显著改善社区环境,两年内信访量下降50%。三是“熟”力量化解纠纷。依托辖区道德模范张晓林引领的“邻里帮”调解队,以202厂退休职工等热心群众为主体,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年均化解邻里纠纷超50起,成功率100%,成为社区和谐的“润滑剂”。

“周山说事151”

构建矛盾化解“舒心港”

街道党工委开展群众诉求“靠前服务”行动,提前摸清摸透各类矛盾纠纷,坚持主动靠前、化早化小。创新推行 “周山说事151”工作法,构建“排查+处置+回访+分析+督办”全链条体系,即通过“1个阵地”强根基,以“周山说事主题小院”为核心,辐射5个社区矛调站点;以矛盾纠纷全渠道排查、三级预警分类处置、双轨跟踪回访、数据赋能分析预警、全流程督查问责“5项机制”提质效;最终实现“1个目标”——惠民生,达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有效化解矛盾,提升服务效能,营造共建共治共享和谐氛围。今年上半年矛盾化解率达97%,群众满意度从2024年的92%升至今年的98%。这个集说事、议事、办事于一体的平台,已成为居民心中的矛盾化解“暖心港湾”。

从“三哨响应”的快速闭环,到多元共治的活力迸发,再到“周山说事”的温情化解,周山路街道以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的创新实践,书写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生动答卷,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经验。(韩灵晓 付明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