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老城区:深化基层治理,“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洛阳市老城区以积极推行“党建+网格+大数据”模式,不断提升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水平,以“小网格”托起“大民生”。

加强机制建设,织密基层治理“一张网”。加强党建引领,强化基层党组织在网格治理中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推动党组织向网格、楼栋、院落延伸;坚持科学划分、分类施策,根据人口分布、地域特点、管理需求差异化划分网格,明确职责边界,杜绝交叉重叠。

坚持“党建引领+织密网格”,切实解决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全覆盖以及基层高效能治理有人管的问题。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建立了“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联动体系,科学优化网格划分,在涉农社区,以村民小组为单元划分网格;在城市社区,以小区为单元划分网格,把景区景点、商务楼宇、学校、医院等作为专属网格,目前全区划分344个网格,其中基础网格314个,专属网格30个。

同时,加快推进网格党支部与小区党支部的套合,通过单独建、联合建方式,建立网格党支部(党小组)207个,实现网格党组织全覆盖。

图片1.png

网格党支部就物业问题召开多方协调会

街道通过充分整合辖区单位、企业及志愿者等共建资源,构建起网格员全面排查、多方协同响应的治理机制,成功将基层治理的“空白点”转化为守护居民安全稳定的“保障点”,为居民营造出更安心、更便捷的生活环境。

配备专业人才,锻造网格服务“生力军”。按照“1+1+1+N”模式,为每个网格配备1名网格长、1名网格指导员、1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兼职网格员,落实“人在格中走、事在网中办”,实现每家每户都有网格员联系分包。网格员的“铁脚板”丈量出了民情民意的精准坐标,党建引领用绣花般的功夫,织密了邻里间的情感纽带。

图片2.png

街道召开网格治理工作座谈会

推动机关党员参与网格志愿服务工作,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广大志愿者、热心群众、义工等参与到网格治理中来,推动全员力量集聚网格。洛阳雷锋车队的党支部书记娄建党,利用自身影响力,数十年如一日,示范带动152名网约车司机参与网格治理,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持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网格员“活地图”“连心桥”作用,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聚焦邻里、物业、家庭等各类矛盾,努力将问题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打造和谐幸福的美好家园,为社区建设注入坚实的“网格力量”。

破解难点堵点,办好群众身边“关键事”。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通过入户走访、线上问卷等方式,定期收集居民需求,支部根据群众个性化需求制定需求清单,通过微信群等方式发布,让党员自主认领,实现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即时互动。建立“小区发现、分级响应、协同处置”工作机制,对收集的群众诉求和困难,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处理或上报。通过“敲门行动”“随手拍”等形式直接收集网格各类信息、及时发现解决问题,坚持“巡办分离”“采办分离”,按照“问题发现、任务分办、协同处置、结果反馈、考核评价”的流程,推动线上线下智能联动、快速流转、闭环处理。建立上下贯通的平急转换触发事项体系,健全区级响应、基层落实机制,以突发事件的响应等级为标准,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金谷北路社区网格员在接到居民反映小区楼顶瓦片破损坠落诉求后,立即赶赴现场勘查,并将安全隐患上报社区;社区第一时间协调物业服务单位在危险区域设置安全警戒区,疏散过往人员,张贴警示通告;当日组织召开业主代表协商会议,经充分论证,制定了“拆除危瓦—结构加固—防水密封”的综合整治方案,决定采用预制构件等工艺将原本10天的工期压缩至72小时,小区安全隐患得到彻底消除。

图片3.png

网格员倾听小区居民反映瓦片破损坠落情况

丽都社区网格员在日常走访排查中发现一起劳资纠纷,辖区某店铺老板与员工因工资问题产生矛盾;发现矛盾后,网格员迅速行动,第一时间走访涉事双方,深入了解事情全貌,在掌握基本事实后,网格员将双方当事人邀请至社区调解室进行调解;经过网格员长达3个多小时的不懈努力,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明法律,最终让店铺老板认识到拖欠工资的不妥之处,当场结清工资,双方握手言和。

从风险预警、快速处置到发现纠纷、解决矛盾,社区以实际行动彰显了基层治理的“加速度”与“精准度”。

下一步,洛阳市老城区将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根本,健全社会治理机制,更好凝聚服务群众,持续推动资源、人力下沉网格,确保服务管理精准落地,全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努力实现“微事不出格、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平安不缺位”,以基层“小网格”托起民生“大幸福”,推动社会治理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陈诚)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