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生动、新颖、鲜活的“三贴近”短视频,通过新时代融媒体丰富的新媒体传播,洛阳市偃师区积极创新打造宣讲视频矩阵,推动理论宣讲工作理论宣讲入脑入心。
新颖的形式、鲜活的内容、鲜明的主题,偃师区通过短视频的全新呈现形式,实现理论宣讲更精准、生动、易传播。
理论宣讲怎么讲?“群众需要什么,就宣讲什么。”“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我们的宣讲就做到哪里。”偃师区精准定位,贴近群众,让理论宣讲“接地气”,在宣讲内容上做文章。通过聚焦偃师历史文化、产业发展、民生实事等领域,指导宣讲员深入调研,坚持以“小切口”选题。宣讲团成员通过“理响偃师”微视频宣讲平台,聚焦群众所需所盼,精心选取挖掘群众关注度较高的就业技能培训、反电诈、社保医保等领域生动鲜活的案例,精准契合群众需求。
稿件撰写要用群众听得懂、可理解的大众语言和群众身边的细节化案例增强理论宣讲穿透力,拉近理论政策与群众的距离,让群众可感知、能触碰。
“广西用扁担挑行李女孩身上体现的是广大劳动者自信、自立、自强的‘三自精神’。”理越辩越明,偃师宣讲员杨道宾在广场上和市民讨论着网红的密码,用“扁担女孩”的坚韧和当前社会出现的跟风攀比现象作对比,以“扁担女孩”的励志故事以及“三自精神”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激励青少年不负韶华,勇敢追梦。
抓住热点贴近生活,让理论宣讲“聚人气”。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围绕“两山”理论,偃师推出“新时代绿色发展的理论灯塔”宣讲,及时关注社会网络热点、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从热点中捕捉核心信息,组织宣讲员选取贴近生活的抵制农村高价彩礼等农村移风易俗方面的宣讲内容,社会反响强烈。
在凡人凡事上做文章,联系细节贴近实际,让理论宣讲“有温度”。该区融媒体中心精心策划推出“微光筑城·偃师”系列,通过讲述各行业人员的一天,展示农机手、环卫工、交警、道路养护人员等一线人员形象,全方位展示一线人员的工作日常与坚守。
创新形式提升传播力,让理论宣讲“入人心”。偃师区推出“理响偃师”系列短视频,3至5分钟时长,变“台上讲”为“身边讲”和“指尖上的宣讲”,推出反诈知识和反诈策略“三句半”,突出知识性、趣味性,用灵活多变的宣讲形式为群众呈现丰富的理论知识和政策解答,有效契合了当下人们碎片化阅读习惯,让理论从“文件里”走到“生活中”,有效解决了“没时间学、学不进去”的问题。
通过“精准滴灌+广泛覆盖”的有机结合,偃师区理论宣讲成效显著——“理响偃师”宣讲平台成为群众指尖上的“理论充电站”;从“被动听”到“真想看”“爱转发”,相关宣讲视频累计播放量突破10万次,在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引发热烈反响。不少基层干部群众表示,现在的理论宣讲“讲的是身边事,说的是家常话,道的是心窝子理”,让政策理论理解更透彻,极大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家乡洛阳偃师建设的热情,有效打通了理论武装“最后一公里”,让党的声音在偃师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为区域发展凝聚起强大的思想共识和精神动力。 (王祝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