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陕州地坑院景区,游人如织。位于核心区域的吉秀商店内,郑州来的游客李先生手持景区“银票”笑着喊道:“老板,来两盒陕州麻花、几包面豆,再用这银票换瓶矿泉水!”这样的场景,如今在这家小店已成常态。作为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重点打造的旅游终端,吉秀商店通过升级改造,正以鲜活实践诠释着“小店铺撬动大市场”的经营之道。
文化为魂:让店铺成为景区“活态名片”
推开吉秀商店的门,浓郁的地坑院文化气息扑面而来。40平方米的空间里,每一处细节都暗藏巧思:墙面悬挂的剪纸作品生动再现地坑院营造场景,货架边缘雕刻的 “见树不见村,进村不见房”民谣诉说着古老智慧。
“客户经理小杨多次带着设计方案上门,建议我们把店铺变成‘可触摸的文化载体’。”店主吉秀回忆道。在烟草公司指导下,店铺打破传统景区商店的装修模式,将在地坑院取景的摄影作品制成装饰画,用陕州非遗“澄泥砚”元素设计商品陈列架,让游客在购物时就能沉浸式感受民俗文化。如今,这个充满文化韵味的小店,已成为游客打卡分享的 “网红地标”。
商品为基:特色专区点燃消费热情
“以前货架上八成是饮料零食,现在不一样了。”吉秀指着店内格局介绍道。在烟草公司的规划下,店铺划出20 平方米打造“陕州好物”专区,竹编簸箕里整齐码放的陕州麻花、面豆等特产,旁侧配上制作工艺解说卡,让每款商品都带着“故事”。
针对暑期家庭客群多的特点,店铺特别设置“儿童体验角”,将面豆制成卡通造型,搭配地坑院主题涂色卡,吸引孩子们拉着家长驻足。“光这一项,日均就能多带200多元销售额。”吉秀翻开终端系统报表,数据显示暑期以来,特色商品销售额占比已从35% 提升至62%,其中陕州麻花销量较改造前增长60%。
数字赋能:智慧系统破解经营难题
陕州区文旅终端店面 供图:姚谆
“云 POS 系统就是我的‘经营参谋’。”吉秀点开手机终端,屏幕上实时跳动着销售数据:近 7 天面豆销量环比增长 23%,10点至11点、15点至16点为客流高峰时段,库存预警提示需补充3款文创产品。
“以前进货靠猜,经常要么断货要么积压。”吉秀坦言,在烟草公司帮扶下接入扫码系统后,系统自动生成补货清单,库存周转天数从34天缩短至18天,资金利用率提高近五成。店内特意配备的终端广告屏,灵活放置在购物区旁,循环播放地坑院营造技艺、节庆习俗等纪录片,穿插展示店内特色商品。游客逛店时驻足观看,既能加深对景区文化的了解,也常被屏幕里的美食、文创吸引,进而产生购买兴趣。
场景联动:票根经济串起消费生态圈
“持景区门票能换面豆试吃装,集3个不同院落印章可享特产8折,用‘银票’能直接兑换商品。”吉秀指着门口的活动海报介绍,这些联动措施都是烟草公司与景区反复磋商的成果。
暑期以来,依托“票根经济”模式,商店客流中60%以上是持票消费的游客。陕州烟草分公司还联合景区推出“暑期消费地图”,将吉秀商店列为必到点位,通过“打卡赠非遗书签、团扇”活动引流。数据显示,店铺日均销售额较改造前翻了一番,其中跨业态联动带来的消费占比达45%。
从传统食杂店到文化体验店,吉秀商店的蜕变是三门峡市烟草公司陕州分公司深耕景区经济的缩影。通过为商户提供从装修设计到系统运维的全流程指导,这家小店实现了从“卖商品”到 “传文化”的转型。这个散布在景区的“微型服务站”,正以“烟草搭台、商户唱戏、游客受益”的模式,让消费活力在文旅融合中持续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姚谆、董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