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时节,伊川县江左镇的田野间一片忙碌的景象,农户们正收割一垄垄整齐的白菜种子,一颗颗红褐色的“科技种”承载着乡村振兴的金色希望。一旁,江左镇副镇长张贯彻一边察看种子质量,一边自豪地介绍江左的制种产业。
自去年5月份以来,江左镇坚持党建引领,依托伊川县特色产业集中连片发展战略,积极引进蔬菜制种,打造蔬菜制种产业片区,建立了规模化制种基地。
据了解,在农业转型前,江左镇因地处偏远,丘陵较多,土壤瘠薄缺水,传统小麦、玉米种植收益低,村民们只能“靠天收”,收入微薄。
“种地收益不好,今年旱、明年涝,俺们岭上那石头地,每年卖粮食钱能顾住本钱就不错了”,这是转型前苑庄村杜大爷对入户网格员的诉苦。
如何转变农业种植模式,促进“农民增收”?这成为了江左镇党委的“头号民生课题”。
为解决这一难题,镇党委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开展农业种植调查研究,组织党员干部带头“走出去”调研考察,8批60余人次深入济源5个乡镇20个村“田间课堂”取经问计。乘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东风和凭借浅山丘陵与平原交织形成的天然隔离优势,去年5月份决定转变农业种植模式,引进蔬菜制种产业。
刚开始,许多农户不了解蔬菜制种,怕不懂技术,怕没销路赔钱,观望者多,签约者少。
为打消顾虑,镇党委坚持党建引领,让各村级党组织冲锋在前,以“五星”支部建设为抓手,建立“党建+村集体+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党员干部带头签约,发动群众清除隔离作物野生芥菜等,为产业纯净发展扫清障碍;合作社投资改造提升老旧大棚作为白菜育苗基地;种业公司与农户签订收购订单和保底合同保障农户收益;村集体则按回收产量赚取协调费用。
“我相信蔬菜制种产业在江左大有可为,我愿意带头加入”乔村党支部书记张占彪在群众动员大会上说道。
据了解,该乡镇与济源绿茵种业公司达成合作,成立专业技术指导队,前期进行蔬菜制种的技术培训,种植繁育期间定期到田间地头察看指导育苗情况,确保种苗质量达标。
如今,到了收获的季节,可以看到农户们喜悦的笑容在绚烂的白菜花中绽放。
“我现在在江左白菜制种基地承包了96亩左右,亩收益平均在2500元左右,等白菜收割完之后还可以再种植一季小米,收益非常可观。”江左镇相寨村种植大户王毅博在田间算起了经济账。他坦言,过去种玉米每亩只能挣几百元,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实现收入翻番。
截至目前,共种植面积1270余亩,分别在孟家瑶、白土窑等10个村庄开展了试点。每亩地预计纯收入达2000-2500元,同时,在整个种植繁育期间,每天能提供600余个就业岗位。下一步,江左镇计划在再发展2000-3000亩高标准制种田,在做强制种产业基础上,创新农业保险产品,大力发展蔬菜种植。(张千军 杨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