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市偃师区翟镇镇的针织产业从20世纪80年代发展至今,产业链日臻完善,包括纺线、染线、针织、飞织等工序,主要产品有针织包、毛线帽、夏凉帽、棒球帽、布帽、方巾、毛毯、夏凉被、3D鞋面布等。目前全镇针织企业(户)500家。大型数控电脑针织机7000余台,各类针织机械1万余台(横机、缝纫机、打带机),从业人员3万余人,针织相关行业年产产值达到23亿元。但面对市场变革,产业“小散弱”问题日益突出。经营主体分散、龙头企业匮乏,品牌溢价与高端供给不足。推动品牌化、高端化转型,是突破发展瓶颈、提升竞争力、赋能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2023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指导下,为破解传统针织业发展瓶颈,产业园建设提上日程,在土地、资金等因素制约情况下,众多针织户不等不靠,在针织协会党支部带领下,创新模式,内部挖潜,共建共享,推动产业园建设进入快车道。
一、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众筹建设。翟镇针织产业一直面临着产业集约发展与引领不足的矛盾,转型升级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为破除发展症结,翟镇深化“党建+针织协会”双轮驱动模式,以党建引领凝聚合力,以针织协会作为主导,对针织产业园建设进行深入谋划。经前期深入调研,了解到大约有50多家大型针织户有扩大生产规模、寻求建设新厂房的现实需求。通过走访座谈,针织协会党支部统筹商定以“针织协会牵头、大型针织户筹资”的模式建设针织产业园区。为便于工作推进,针织协会牵头注册新公司,聘请专业团队参与,从而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集约发展的强大动能,推动针织企业抱团发展、协同共进。
二、强化规划引领,户户参与共建共享。在针织产业园建设前期,坚持“实用、集约、安全”原则,多次组织规划团队与针织户开展座谈会,科学选址,严格用地布局,严控土地使用效率。在厂房设计过程中,针织协会主动走访针织户,全面收集厂房面积需求、配套设施规划等实际诉求,将针织户“急难愁盼”融入规划方案。同时,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严把施工图纸审核关和安全质量关。最终决定针织产业园分两期实施,一期占地50.42亩,总投资1.2亿元,建设4层高的3栋大型厂房和1座研发展示中心,总建筑面积5万平方米。在建设过程中,主动邀请针织户全程参与监督,定期组织进度核查和质量检查,确保产业园建设质量最优、成本最低,产业园建成后针织户既要入驻的起,更要入驻的好。
三、强化金融保障,运营前置互利双赢。产业园建成后,采取“统一建设、分割出售”方式,产业园一期3栋大型厂房建成后,在确保安全、便利的条件下,将分割成26家单独厂房出售,每家厂房面积大约2000平米左右,单栋厂房售价300-400万元,为确保产业园建成后不闲置,不浪费,由意向入驻的针织户要缴纳部分意向金,作为产业园建设的启动资金,剩余应付资金对每家针织户来说仍旧负担不小,为解决资金难题,针织协会依托良好的信誉优势,主动与中行、农行、工商行等大型金融机构对接,邀请金融机构实地调研查看,有针对性的推出多款贷款产品,通过信用贷、消费贷满足针织户购买厂房需求,针织户可在厂房封顶后缴纳一部分首付款,剩余按照分期付款的方式逐年还款,切实减轻了针织户资金压力,对针织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助推作用。(高旭光 段晓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