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翟镇镇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根本路径,创新构建“党建统领、网格筑基、产业支撑、融合共治”的高效能治理体系。通过将党组织触角深度嵌入网格单元,驱动产业发展与基层治理同频共振,全镇上下合力蹚出了一条以网格精治促乡村善治、以产业兴旺助共同富裕的特色振兴之路。在这一探索实践中,翟镇镇圪当头村以其生动实践和显著成效,率先破题、走在前列,成为翟镇镇以高效能治理驱动乡村振兴的“新样板”和“先行区”。
党建铸魂,筑牢高效治理“主引擎”。强化党的组织体系与网格化管理紧密结合,优化调整村级网格设置,实现党的组织覆盖与网格治理高度契合。一是将党支部建在网格上。实现了党支部书记担任总网格长,“两委”班子成员及村民组长全员下沉担任网格指导员或网格长,党员骨干担任微网格员,共划分出14个中网格和56个小网格,确保每个网格都有坚强的党组织核心和党员先锋力量,形成“支部领网格、党员驻网格”的严密组织网络。二是把机制深度融入网格中。将“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机制深度融入网格运行,确保信息在网格汇聚、问题在网格解决、服务在网格提供、矛盾在网格化解,大幅提升响应速度和处置效率,实现“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三是创新实施“三岗一卡”。设立党员示范岗、划分责任片区,发放积分卡,将党员在网格治理中的表现与评优评先挂钩,激发党员参与网格治理的内生动力,让网格真正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责任田”和服务群众的“连心桥”。
产业筑基,激活共建共享“动力源”。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下网格化管理在资源整合、信息传递、服务下沉方面的优势,精准赋能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治理效能与经济效益双提升。一是谋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优势,动态收集村内产业发展情况、村民产业发展意愿、技能特长就业需求等信息,以村内5家龙头针织企业为抓手,带动本村80家生产加工企业蓬勃发展,促进本村及附近群众就业1300余人。二是优化产业环境。抢抓电商和汉服“风口”,依托村内乡里中心活动室设置共享直播间、共富大讲堂、共享办公台以及打造集设计、制作、展示为一体的汉服成果转化基地,加装配套相关设施并保障安全运行和环境卫生,目前已吸引4家创客团队入驻。三是开展技能培训。面对针织行业前端缺原创设计、后端缺电商营销的现状,重点开展针织设计、汉服设计、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网格员积极发挥引导和组织村民参与作用,协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形成了“网格组织+产业带动+村民参与”的共富模式。
多元参与,共筑和谐稳定“防护墙”。一是村“两委”干部坚持做到红白喜事必到、突发情况必到、逢年过节必访“三个必到”机制。二是深化“小事立办(格内办)、难事共办(网格长牵头办)、大事联办(村级吹哨、部门报到)”的“三步工作法”。三是将“土味调解法”“喝茶议事会”等特色调解模式扎根网格,网格员发挥“第一道防线”作用,日常排查化解小纠纷、小矛盾。对于复杂问题,由网格长召集网格内“五老”人员、乡贤能人等力量共同参与调解,综合运用情、理、法,实现矛盾源头预防、就地化解。党建引领下的网格化精细治理,是圪当头村实现连续八年“零上访”、成功创建“三零”平安村的坚实基石。
多维发力,共绘乡村治理“新图景”。通过环境整治、优化服务、文化浸润等系统性举措,扎实推进乡村治理、弘扬乡风文明。一是提升优化人居环境。全面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游园、健身广场及辐射带动型乡里中心,修建微地型微景观50处,实现全村道路“白变黑”,村内夜间亮化、区域绿化全覆盖。二是兜实民生保障底线。积极搭建“智慧乡村”综合管理平台,科学布设26个“平安乡村”监控,村内盗窃案件同比下降90%。建成运营惠民便民超市,创新设立助老爱心餐厅等设施,切实解决村民日常购物、养老服务等“最后一公里”难题。三是注重精神文明建设。高标准建设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组建舞蹈队、大鼓队、篮球队等群众性文体队伍,坚持开展“乡村光荣榜”“五美庭院”等先进评选活动,常态化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形成向上向善向美风气。(赵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