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洛阳市孟津区:以片区组团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春和景明,生机盎然。洛阳市孟津区会盟镇的万亩梨花竞相绽放,如云似雪;贾滹沱社区朱顶红培育基地里,各个品种的朱顶红争奇斗艳,花香四溢;农发农业科技公司的智能化大棚内,早熟西瓜"华晶18号"迎来首茬丰收……

近年来,孟津区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按照“全域推进、全体起立、片区化打造、组团式发展”思维,以集中连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工作全面起势、多点开花。

供排水一体化.jpg

供排水一体化

规划一体化,乡村发展从“局部”迈向“全域”

“三山六陵一分川”,孟津区山地丘陵占比较高,平原较少,地形复杂,城乡二元结构明显。

针对孟津乡村振兴有基础、有特色、有亮点但优势不突出、亮点不鲜明、有盆景无全域风景等问题,孟津区坚持“党管农村、总揽全局,城乡融合、协调发展,集中连片、全域提升,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因村施策、循序渐进”原则,立足实际,谋划确立了乡村全面振兴“186”工作思路(“1”即锚定“建设城郊型乡村振兴样板区”一个目标,“8”即实施“乡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集镇提质、‘三村’建设、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三清两建’成果巩固、乡风文明培育、深化‘三项改革’”八项行动,“6”即强化“政策、规划、土地、资金、人才、机制”六项保障)。

乡村全面振兴,规划先行。孟津区深入研究新时代乡村振兴演变规律、农业农村发展趋势、人口流动变迁等,以“资源禀赋相近、交通相连、产业相融、人文相通”为原则,因地制宜,将全区划分为都市憩园近郊微度假、果蔬花乡中部果蔬花、岭上五谷西部特色种养、黄河人家沿黄农文旅融合、河阳渔歌北部产城融合五个乡村振兴集中连片示范区。

在五大乡村振兴片区划分的基础上,打破乡镇边界,按照地域相近、产业相连,确定了牡丹文创、民宿休闲、肉牛养殖、绿色杂粮等22个特色发展组团,引导乡村特色化、差异化发展。坚持“壮大一个主导产业,培育一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配套一家农事服务中心,建设一批和美乡村,叫响一组乡村品牌,建立一套产业推进、产业协同、强村带弱村等机制”六个一标准,以党建组织联心、产业发展联动、基础设施联建、便民服务联办、文化活动联姻、平安乡村联治“六联机制”为路径,每年重点建设3—5个组团,循序渐进,久久为功。

组团内部以特色村庄、龙头企业为依托,结合村庄发展基础与潜力,确定了11个特色村庄,以“片区+特色组团+特色村(龙头企业)”为引擎,着力建设“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龙头带动+集群效应”“示范村+特色村”的乡村产业发展新格局,同步分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果蔬育苗“工厂化“.jpg

果蔬育苗“工厂化“

产业协同化,资源配置从“粗放”走向“精细”

规划先行,产业为基。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孟津区始终坚持产业优先、富民为本,重点聚焦果蔬花、“两牛”两大主导产业和民宿、杂粮两大特色产业,提出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以组织化理念发展农业、以规模化理念壮大农业、以科技化理念赋能农业、以品牌化理念点亮农业的“五化”理念来发展现代农业。

片区化组团发展,以纵向深度沟通、横向紧密串联之姿,将优势资源高效整合,全力激活毗邻板块协作联动的澎湃动能。这种产业抱团发展模式,优化了产业布局、规划和结构,实现了资源、技术、市场等要素的共享,不仅提升了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以位于果蔬花乡中部果蔬花片区的送庄镇为例,该镇涵盖鲜切牡丹和特色果蔬两个组团,该镇深度融入片区发展规划,构建起以种苗研发、品种繁育、推广种植、品牌销售为一体的全链条产业集群;同时,该镇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产业现代化,智能化人工气候室、立体化果蔬花卉种植、“种苗育繁一体化”的现代产业模式等,无不彰显着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农业发展体系;此外,该镇通过活化利用果蔬花产业,串联10个美丽乡村、20家农业园区,打造出以图河沟域为中心的农文旅深度游观光带,打通了乡村发展“美学路径”,美丽风景带来了经济“钱”景。

“三产带二产促一产”,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是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坐落于都市憩园近郊微度假片区的卫坡村,深挖传统古建筑等资源禀赋,携手第三方专业运营商推出魏坡•新序项目,以文化赋能、乡村运营、产村融合,带动乡村建设和产业发展,成为了“城市微度假+乡村轻旅居”的热门打卡地。与此同时,常态化开展汉服妆造、民宿管家、景区服务等专业化技术培训,帮助村民通过务工、土地流转、自主经营等方式获得多元收入,年人均收入增加1.6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超400万元。

魏坡新序.jpg

魏坡新序

建设全域化,基础设施从“零散”转向“系统”

孟津区坚持高质量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一体化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域化推进乡村建设,特色化打造美丽乡村,便民化增强群众幸福感,以“四化”思维助力乡村实现由“一处美”向“处处美”的精彩蝶变。

孟津区在城乡一体化“41611”思路的推动下,进一步优化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布局,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以“三村”建设为抓手,坚持城区、集镇、村庄“三位一体”协同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文明向乡村辐射。

孟津区以供排水“小切口”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目前已铺设供水管网2200公里、污水管网1800公里,建成供水厂14个、污水处理厂12个。孟津水投公司董事长张蕊红表示,孟津区按照“五位一体(投融建管运)、全域推进”原则,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全域城乡供排水一体化、建成了数字调度指挥平台,预计今年上半年基本实现市场化运营管理。

近年来,孟津区持续巩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创建成果,实施农村公路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努力构建外联内畅的交通大格局,全面推进农村公路“由线成网、由窄变宽、由通向好”高质量发展。累计改造提升农村道路432公里,各镇(街道)通二级公路比例达100%,铺就了乡村全面振兴发展路,打通了群众出行幸福路。

孟津区积极落实省委基层党建“五基四化”工作要求,推动“五星”支部创建与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因地制宜设置集便民服务、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技能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乡里中心201个。探索建设片区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党建+邻里中心(乡里中心)”,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通过集团化办学、医共体建设、医养康养结合等措施,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以规划为引领,按照“城市标准、乡村形态”,分区分类分层分级推进“三村”建设,建成“和美村”“富美村”53个,“洁美村”实现全覆盖。

从“各自为战”到“片区协同”,从“点上盆景”到“面上风景”,沃野之上,孟津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蔚然成风,一幅“村美、业兴、人和、民富”的多彩画卷正在古津大地徐徐展开……(刘梦雪 陆航)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