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东南亚:豫企出海 千帆竞逐 政企合力 构建护航服务体系

4月10日下午,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主办的“2025年品牌出海东南亚专场实务沙龙”在数算产业园举办。

图片1.png

河南企业究竟如何“走出去”?去哪里?

郑州高新区管委会二级调研员王军亮在致辞中说:高新区2024年经济总量突破640亿元,市场主体超10万家,进出口总额连续三年保持10%以上增长,2024年突破百亿达到109.9亿元,同比增长12.9%。未来将深化跨境合作,推动豫企与东南亚在智能制造、跨境电商等领域互补发展,同时建议企业把握RCEP机遇,做好市场研判,提升国际竞争力。

省发改委外资处相关负责人在分析河南企业出海现状时指出,出海模式呈现多元化特点:正通过“中国创新+海外市场”与“海外技术+中国市场”双轮驱动,逐步向双向投资、双向创新拓展。

出海东南亚:从路径到合规的落地行动

36氪合伙人、副总裁李政指出,东南亚凭地理优势、年轻消费群体和快速发展的数字经济,成为中国企业出海的首选。然而,中国企业需应对政策合规、法律监管、税务规则、多元文化等难点,以及供应链、物流基础设施和人才等挑战。

U&I GROUP汇智集团战略客户部总监、汇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李凯在活动现场分享,U&I GROUP通过实战案例解析税务合规策略,针对企业出海面临的复杂税务环境,如何从目的地税制、国内合规到国际税收协定中合理解决。

企业出海如何防范境外投资的法律风险?

北京市盈科(郑州)律师事务所涉外中心律师康丹丹指出,东南亚因经济增长快、体量大,吸引中资企业投资制造业、数字经济等领域,针对知识产权侵权及跨国争议解决效率低等常见问题,应开展法律与商业双轨尽调、制定刚性合同条款、建立本地化合规体系、优先选择新加坡国际仲裁并利用双边投资协定。

河南企业究竟如何更好的“走出去”?

中国信保河南分公司业务一部业务经理王振介绍了河南版的“护航”方案:中国信保河南分公司推出专项护航方案,首创"先赔后追"理赔机制,有效降低企业海外货款损失,依托主权信用评级优势搭建融资平台,帮助企业优化资金链、提升国际竞争力。

积极构建金融+产业+生态服务体系

郑州科技金融广场总经理王春晓表示,广场自2018年成立以来,采用“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模式,已聚集160家创投基金,管理规模达1518亿元,并通过“基金入豫”推动芯联芯等资本招商项目落地,成为河南基金集聚高地。针对企业出海热潮,科技金融广场作为郑州市企业出海联盟发起单位之一,正构建“金融+产业+生态”服务体系,计划2025年聚焦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市场,以行业细分和投资驱动为核心,推出涵盖“出海训练营、海外主权基金对接、行业参展、ODI备案”等全链条服务,助力企业全球化布局。

活动现场,郑州科技金融广场与36氪签约共建出海企业新加坡、迪拜服务站,同时与36氪、悉知科技、香港百本生科、盈科律所一同签约共建豫企出海服务体系。王春晓表示,希望通过服务站郑州高新区企业可以更快捷地了解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中东地区等市场动态、政策法规和人才流动趋势。同时服务站还将为高新区企业提供全方位服务,助力企业在海外市场稳健发展。(郭世杰 刘欣悦)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