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走进彭婆镇南寨村,新硬化的街巷道路干净整洁,改造后的游园桃李待放,村民正在新修建的乐养亭里休憩赏景。这是该村创新“党建引领+群众参与”治理模式带来的新图景。
今年以来,南寨村以“共建共享”为主线,通过党组织引领、群众深度参与,蹚出了一条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支部领航激发治理动能。将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书记领办项目”,创新实施“1+8+N”工作法,由村党支部书记牵头,8名党员成立攻坚小组,逐户走访动员群众。“过去干部干、群众看,现在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据村党支部书记郭宏超介绍,通过党员联户机制,累计发动80余户群众参与村内道路修缮,清理陈年垃圾20余吨,形成了党群同心攻坚的生动局面。
“道路修缮前,狭窄坑洼的路面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孩子们上学、村民外出劳作都不方便。现在好了,修了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四通八达,这是真正为咱老百姓着想啊!”村民郭大爷说。
多元共治凝聚共建合力。南寨村高标准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立“村委主导+群众自治”双轮驱动机制,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先行打造一条示范样板街,通过现场观摩、座谈交流等形式组织群众提建议、评成效。面对初期部分群众存在疑虑的情况,攻坚小组成员主动认领责任区,开展“敲门行动”逐户解读政策、倾听诉求,以“算清环境账、长远账”的耐心沟通赢得群众支持,最终实现群众自愿筹资16万元,投工投劳280余人次。创新“村委包路面、群众包水渠”责任分工,村民自发捐资修缮门前排水设施,实现公共空间与宅前屋后同步提升。村民们说:“现在村里事成了自家事,看着亲手改造的路面,心里特别敞亮!”
机制创新保障长效治理。南寨村深化“一网双元多联”治理体系,将全村划分为4个网格,建立“党支部+村民理事会”双元管理架构,通过“门前三包”积分制、美丽庭院评选等联创机制,激发群众自治活力。曾经的垃圾堆积点变身美丽游园,污水横流的沟渠改造成百米文化长廊,这些由群众全程参与设计的民生工程,既美化了环境,更凝聚了民心。
“环境整治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彭婆镇人大主席周向展表示,南寨村通过建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实现了从“要我干”到“我要干”的转变。如今,村民自发组建环境监督队,人居环境整治成果持续巩固提升,干群携手描绘的美丽乡村画卷,正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最美注脚。(张勇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