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长垣市还是一个“灾多粮少花子众”的穷乡僻壤,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的长垣市已跻身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之列,特别是其起重机械产业,已成为该市的支柱产业之一。
长垣市的起重机械产业起步于民间,从最初的锔碗、锔盆、锔锅匠,到如今全国产业规模较大、产业链较完善的起重机械制造基地,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目前,长垣市拥有起重整机生产企业285家,配套生产企业1042家,建成国家级、省级以上研发平台85个,打造了四星级国家起重装备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长垣:中国起重机械之都
起重行业内流传着一句话:“长垣停产,全国缺货。”河南矿山集团宣传部部长冯孝贝介绍,订单高峰期,他们工厂昼夜不息,每日生产超过三百台(套)的单梁、双梁等各类起重机。
在长垣,每年生产门桥式起重整机30万台、零部件170万台(套),产品涵盖桥、门式起重机等1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通用桥、门式起重机国内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2600多个销售网点遍布国内外。
4月26日,第九届中国·长垣国际起重装备博览交易会上,中国重型机械工业协会正式授予长垣“中国起重机械之都”的称号。长垣市委书记范文卿表示:“作为全国唯一的重量级荣誉,这既代表着全行业对长垣起重质量品牌的充分认可,也彰显了长垣起重昂扬向上、向新而行的生机活力。”
创新驱动,打造特色产业集群
长垣起重产业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自2022年长垣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以来,长垣市按照“三化三制”改革要求,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政策、统一建设,致力于实现以大带小、以强带弱、布局优化、集约节约、资源共享、协同共进的发展目标。目前,开发区内已规划起重板块面积14.38平方公里,年产值超百亿元企业1家、超50亿元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27家,形成了起重机械产业集群效应。
政府坚持“政、监、企、技、会”多方参与,以三大改造、质量提升等为抓手,实施企业“小升高”工程和“头雁”企业培育行动,引进和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据博览会工作人员介绍,长垣市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0家、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和小巨人企业11家,获得技术专利10368项,占全国总量25%。同时,长垣市还参与国际、国家、行业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已参与制(修)订176项标准,占全国总量的52.7%。
迈向高端、智能、绿色发展之路
2023年6月6日,《新中式通用桥式起重机》和《新中式通用门式起重机》标准在长垣正式发布并率先实施,为国内新型起重机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新的“指向标”的同时,推动了起重机的模块化、绿色化、数字化程度提升。长垣制造的“新中式”起重机在自重、轮压和耗能方面均降低15%-30%,主要结构型式及性能指标高于或与国际标准持平。
“站在‘二次创业’新的发展起点,长垣将按照全产业链发展理念,以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为着力点,坚定不移推动起重装备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提质升级,向智能物流搬运装备、工程起重装备、机器人、远程运维等服务应用领域横向拓展,引领起重装备企业跨界式融合、开放式协作、国际化发展,奋力打造享誉世界的千亿级特色产业集群。”范文卿在起重博览会上说道。(马瑞伶、灿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