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磁涧镇:聚焦特色产业 奏响群众增收致富曲

从大樱桃到丹参,从科技兴农到金融惠农,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令人振奋的画面在新安县磁涧镇正徐徐展开。近年来,该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目标,持续发力,蹚出了一条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之路。

1  万亩丹参种植基地.jpg

“五个问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产业振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磁涧镇党委问计于民,确定群众意愿;问计于市场,确定发展方向;问计于企业,确定经营模式;问计于科研,确定技术标准;问计于实践,确定推广机制,形成了北部大粒樱桃、南部粮药间作两大特色产业。目前,该镇已发展大粒樱桃3.5万亩,其中设施大棚500个,亩均产值8万元以上;发展“丹参套玉米+油菜+谷子”间作轮种2万亩,亩均产值达1万元,实现了低效益传统作物向高效益经济作物的迭代升级。

“三种模式”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采用“政府引导、公司运营、合作社服务、农民参股”的经营模式,探索“三种模式”推进产业发展。一是土地入股。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统一将群众流转的土地入股公司,除地租外,群众与合作社、公司按经营收入2∶1∶7分红。二是土地托管。群众将土地入托合作社,负责种苗、农资等费用,合作社负责耕、种、管、收,群众与合作社按经营收入6∶4分红。三是土地半托管。合作社为群众提供全链条农事服务,群众仅负责种植、田间管理,群众与合作社按经营收入7∶3分红。“三种模式”有效推动土地流转和产业规模化经营,实现企业、村集体、群众三方共赢。

“三个突出”保障产业做大做强

突出科技兴农。与河南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樱桃组培、休眠中心、智慧管理中心等科技管理系统,实现错峰上市,亩均收益由1.2万元提升至6万元以上,其中盆栽樱桃亩均收益达40万元。突出金融服务。创新推出“樱桃贷”“合家贷”等信贷产品,给企业和农户发放贷款156笔合计6000万元,为发展特色产业提供金融支持。突出技能培训。依托大粒樱桃、丹参特色产业优势,建成礼河樱桃、李子沟丹参等区域性技能培训中心,培养种植能手580余人,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下一步,磁涧镇将按照市委乡村振兴“151”工作举措及“4+2”阶段性重点工作,聚焦关于把磁涧片区打造成为融入市区桥头堡、产业发展主战场和发展近郊农文旅的功能定位,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张小伟/文 杨莹波/图)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