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渑池:烟叶合作社助力乡村振兴

雪花狂飘,寒风如刀,零下十度的天气,而“创收致富合作社”无惧寒冬,一样在忙:四邻村民在古保民安排下,把一包包红辣椒有序装进电烤房,电钮一开,辣椒均匀烘干。

古保民,渑池县天池镇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社长。该社在2022年第二届“红塔银行·香金融杯”全国烟农致富大赛中获得河南“增收致富合作社”。

成立于2011年的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逐步形成“烟叶+”多元化产业经营,如今合作社年产生经济效益200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多个,成为乡村振兴的一面旗帜。

打基础 厚植合作社成事之势

“今年冬季,机耕专业化服务队除了服务合作社外,面向社会服务耕地面积1.5万亩,起垄0.6万亩。”合作社服务农事生产“名声在外”,古保民说,只要群众有需求,一个电话,事就办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过门槛,打开柜门,古保民递上一本资产账本:电烤房56座、育苗工场1座、各类农机共150台……“这些都是合作社成事的基础,没有这些,合作社成不了事。”提起“这些”,古保民打开话匣子,诉说着合作社的成长印记。

——流转土地。2010年左右,随着本地外出务工的队伍逐年壮大,农家户种地意愿下降。合作社从注册之日起,逐年加大土地流转力度,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3000余亩。

图片 1.png

图为杨村烟叶专业化合作社简介

——烤烟设施。合作社自始至终以生产烟叶产业为主,实施规模化种植,在烟草公司推动下,2012年建设育苗工场1座(育苗能力4000亩),2011年和2016年共建设烤房56座,2021年改为电烤房。

——农业机械。农业机械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以今年烟草公司打造农机农艺示范县为契机,委托杨村烟叶专业合作社选购六种类型135台烟草专用机械,充实到烟叶生产机械化作业薄弱环节。

——农业灌溉。合作社抓住地方政府水源工程建设机会,杨村村组织村民稳水源、建水塔、铺管网,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目前合作社流转土地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

至此,合作社从事农业生产的耕地、烤烟设施、农业机械、农业灌溉等条件已筑基成势,发展步入上升期。

抓管理 深耕合作社经营之道

“张三(代名)11月出勤23个工。”“李四(代名)12月5日负责玉米脱粒机,注意安全!”……在合作社可以看到每天考勤记录、农事安排等工作痕迹资料。

合作社建立理事会工作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社员盈利分配制度等规章制度,实现“用制度管人”和“用制度管事”。“谁说了算?‘制度’说了算!”古保民一语中的。

管理出效益,以烟叶生产为例,合作社将辖区烟叶种植区分为5个片区,由社员代表大会推选出1个总片长、5个分片长,负责生产环节的人员管理和技术落实。

——组建专业化服务队。组建烟叶育苗、机耕、植保、烘烤、分级等专业化服务队,其中育苗专业队20人,机耕专业队20人,植保专业队30人,采收专业队80人,烘烤专业队40人,分级专业队100人,劳务专业队若干人。

——开展专业化服务培训。坚持向生产技术要效益,各专业化服务队均接受烟草公司生产技术培训,比如,专业化分级队员,在烟叶出炕后,天池烟站会对他们进行“4334”分级工作法进行培训,确保他们掌握分级技术要领。

——科学运用绩效管理制。采取“干与不干,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就是不能一个样”的绩效评价机制,以作业量、作业效率、作业质量等为考核依据,兑现奖惩,倒逼专业化服务人员工作效能。

创品牌 激活合作社“造血”功能

外边风雪交加,合作社仓库里几名工人正为即将开始的漏粉条做最后准备。

天池镇号称“万亩红薯、万亩辣椒”之镇,如何顺势而为,合作社一手抓“品质”,一手创“品牌”,将“小红薯”“小辣椒”做成大产业,激活合作社“造血”功能。

以红薯为例,合作社以“瓢式漏粉法”工艺制作法,注册“韶薯”手工粉条品牌,其不含任何色素、食用胶、添加剂和成色好、有劲道获得客户的信赖,“韶薯”手工粉条品牌走上了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民生频道),经物流快运飞到了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美名远扬。

“就拿去年来说,红薯0.8元/斤,6斤红薯(4.8元)经加工成淀粉,然后能生产0.9斤粉条,粉条卖价10元/斤,每斤红薯通过深加工,最终多创收0.7元,价值几乎翻倍。”古保民介绍说,通过建立商务平台,引入电商销售等模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杨村合作社致力于为群众“搭台子”“架梯子”,邀请省市农业专家、县农艺师到合作社进行农业知识讲座7场次,受益群众1000余人次,解决了群众“庄稼种不好”的问题,培养了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

合作社还强抓基础设施利用率,利用育苗大棚种植高附加值的瓜果等农作物,利用电烤房为乡亲们提供辣椒、花椒、中药材等烘干服务,为一方百姓致富“铺路搭桥”。

雪花漫天飞落,田野银装素裹。合作社表示他们将做强烟叶产业全链条服务,同时结合本地特色产业,拓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乡亲们奔向共同富裕,助力乡村振兴。(席新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