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海南省委宣传部在海口举行第五场优化营商环境新闻发布会,聚焦《海南省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5年版)》(以下简称《重点举措》)。海南省营商环境建设厅党组书记、厅长任端平,省司法厅党委委员、副厅长叶平,省商务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张春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党组成员、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林刚,省大数据发展中心党委委员、副主任孙少科,儋州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儋州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兼洋浦经济开发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朱江出席发布会。
任端平在会上指出,优化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他强调:“好的营商环境是经营主体健康发展的阳光、空气、水和土壤,须臾不能或缺。”近年来,海南锚定2025年营商环境总体达到国内一流水平的目标,以制度集成创新为抓手,推动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截至目前,海南政务服务事项“零跑动”可办率达96.61%,多项改革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重点举措》从10个方面提出60项166条具体任务,涵盖市场化改革、法治化保障、国际化开放、政务服务效能提升等领域。任端平表示,海南将以“高效办成一件事”为抓手,推动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让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更高效。
海南持续深化市场准入承诺即入制改革,优化新业态领域准入环境,探索“沙盒监管”机制,构建鼓励创新的治理环境。2025年,海南计划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突破2100亿元,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海南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完善公共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战略项目建设。
叶平介绍,海南将法治视为最优营商环境的核心要素。近年来,海南已出台40余部自贸港法规,涵盖优化营商环境、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领域。下一步,海南将推动出台“二线口岸”通关信用管理、民营经济促进等20余项法规,完善行政程序制度,强化政府信赖利益保护。同时,海南将构建“无事不扰”“包容审慎”的监管执法环境,推进商事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设,打造国际商事纠纷解决优选地。
林刚表示,海南将优化外资企业登记服务作为封关运作的关键任务。通过简化登记流程、引入AI智能导办、拓展“一件事+免申即享”服务链等举措,海南将实现外资企业登记办理“零跑动”“零材料”。截至目前,“海南e登记”平台已支持港澳台及外籍投资者在线身份认证和电子签名,年内将实现更多高频事项“免申即享”。
孙少科介绍,海南“海易办”平台已汇聚400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通过数据共享和智能审批,推动政务服务模式革新。以新生儿出生“一件事”为例,原本需提交的16份材料精简为“零材料”,跑腿次数从5次减至“零跑动”。此外,海南还将推广“前店后厂”政务服务模式,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随时办”。
朱江介绍,洋浦经济开发区以推动儋洋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主线,2024年,洋浦规上工业总产值达1455亿元,占全省近43%,石化新材料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省首个千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跻身全国化工园区“最具潜力十强”,获评全省首个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洋浦首创“企业点单、政府跑腿”服务模式,累计解决企业诉求71项。
朱江表示,下一步,洋浦经济开发区将秉承“万般解释,不如一个解决”的理念,紧盯政务服务、企业服务、信用建设、法治建设、要素成本等重点领域,聚焦企业群众多元化需求,充分发挥园区特色优势,以更加务实的改革举措,以更加包容的开放姿态,推动更高水平的“宜商洋浦”建设,努力打造一个让企业满意、群众认可的一流营商环境“样板间”。
任端平强调,优化营商环境是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长期任务。下一步,海南将以“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的紧迫感,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打造营商环境建设新高地。通过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海南致力于成为经营主体投资兴业的新蓝海、新热土、新高地,并努力打造引领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强劲动力。(李俊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