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长顺:“无事不扰 有事必到”优化营商环境见实效

近年来,长顺县坚持把优化营商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聚焦企业办事的堵点痛点难点,瞄准困扰企业的烦心事、忧心事、揪心事,着力推行“顺心办”服务,构建一次性受理、全流程服务的企业服务机制,努力做到企业有诉求、政府必回应,全力打造舒心、省心、安心的营商环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无事不扰 做实为企减负服务

为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干扰,该县从统筹检查、压减活动、严控调研三个方面着力,真正让企业“轻装上阵”。

1、精准送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_副本.jpg

精准送策,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统筹县级常规检查事项。牢固树立“先服务、后管理”理念,要求县级各执法部门开展的常规性检查活动须提前向园区管委会报备。由园区管委会进行统一协调安排,合并检查项目,压缩检查时间和频次,旨在为企业腾出更多时间精力专注于生产、经营与管理。据统计,2025年以来,各职能部门累计报备检查服务34次,覆盖企业270家,所有发现的问题均通过园区管委会会同部门指派服务专员上门辅导的方式,实现100%整改到位。

压减涉企评比创建宣传。严格规范涉企各类活动,除法律法规明确规定或落实上级工作必需外,严禁随意要求企业参与评比、创建、网络打卡等活动,严禁要求企业报送无政策依据或不必要的报表、数据及材料。对确需企业提供素材的,改由园区管委会、工信等相关部门协助企业整理完善,切实为企业减压松绑。目前已取消“平安创建”进企业等多项示范创建活动。

严控涉企调研会议。对省、州、县领导调研及确需企业参加的党务、会议等活动,严格管控行程、时长和人员规模。县级部门组织的一般性调研、会议,原则上不要求企业负责人参加;能通过电话、微信、视频会议等方式完成的,不安排入企;对企业经营发展无实质意义的调研会议,一律不组织企业参加。

有事必到 做实诉求办理服务

企业有所呼,政府有所应。针对企业提出的各类诉求,“顺心办”机制确保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2、送证上门,“顺心办”让企业不跑腿_副本.jpg

送证上门,“顺心办”让企业不跑腿

在基础设施方面,面对园区配套不足问题,县委、县政府克服财政压力,重点推动实施了凯佐至洞口道路提质改造、第二污水处理厂二期、威远至凯佐110kV输电工程、10kV威远工业园区双回路建设等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显著提升了园区污水处置、道路交通和用电保障能力。

在融资、法务、税务等服务方面,园区管委会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联合相关部门组织开展“法治进园区”“就业进园区”“税务政策进园区”等专题培训,2025年以来,参与企业达150家次。创新开展银企“双向推送”服务,精准对接融资需求与金融产品,2025年以来,协助企业融资超2000万元。联合人社部门举办2场招聘会,帮助黔溯鲜、鑫玉洁、桂康粮油、爱民米业、中缆科技等多家企业完成员工招聘。

在化解矛盾纠纷、助力拓展市场方面,妥善处理了邦达耀辉、贵顺产业园、爱民米业等17起企业纠纷事件,高效办结12345热线转办涉企诉求,办结率和满意率均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同时,积极构建多元化市场拓展渠道,充分利用“品长顺”“长顺经开”等政务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企业产品信息、风采展示等,累计推送专题报道逾50余期,有效提升了本地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此外,通过定期举办线上线下产销对接会、组织企业参加知名展会等方式,主动为企业牵线搭桥,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转变思路 做实政务协助服务

变“企业跑”为“政府跑”,是“顺心办”机制的又一亮点。

推动政务服务下沉园区。在威远、广顺、白云山三大产业园均设立了政务服务站点,梳理公布59项高频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和流程,配备服务专员提供全程帮办代办,践行“一次告知、一次收集、一次办结”,2025年以来,累计代办各类行政审批事项20余件。

强化惠企政策精准辅导。围绕规上企业培育、专项资金申报、“专精特新”认定、就业扶持、民贸民品贷款贴息等政策,开展深入解读和申报辅导,2025年以来,新增规上企业8户,新增省级“专精特新”及创新型中小企业10户。

促进“顺心办”与“企业之家”融合共生。整合线上线下服务资源,与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协同推进“企业之家”服务窗口建设,打造集企业商务服务、诉求接处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致力构建高效协调的涉企服务新生态。

“顺心办”机制正以其精准、高效、有温度的服务,成为该县亲密政企关系、优化营商环境、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品牌。(姚绍兵)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