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深秋,当广州塔的灯光为海心桥上的T台点亮,一场现象级的城市叙事拉开序幕。短短72小时内(10月29日—11月2日),一场时尚大秀引爆全网,一批“城市合伙人”与“城市推广大使”高光亮相,一款名为《望月》的“赛博广州”游戏刷屏社交媒体,一个“合伙人”全运火炬方阵引发关注……
这一连串密集而精准的“组合拳”,远非简单的城市营销,更是广州自今年2月正式启动“城市合伙人”计划以来,其运作逻辑、阶段性成果与未来潜能的一次集中呈现。它更像一个宣言,宣告着广州城市经营理念的一次深刻进化——正从传统的招商引资,转向一场更具雄心与想象力的“城市共生”实验。

一场大秀,激活一座大城
“广州之夜”的刷屏,并非偶然。当院士专家、平民英雄与国际超模同台走秀,这场盛典本身就成了一个强烈的隐喻:广州,正打破边界,试图融合一切可能的力量。
这背后,是城市资源价值的重新定义。广州此番拿出的“合作筹码”,不再是土地或政策优惠,而是城市最核心的景观IP——“小蛮腰”与海心桥。当公共地标从静态的风景,变为动态的、可共创的世界级舞台时,其价值便呈指数级裂变。政府的角色也随之转变,不再是“批地”的房东,而是“搭台”的导演,让城市地标成为一个超级孵化器。
更重要的是,它革新了城市叙事的范式。比音勒芬,一个在广州成长二十余年的品牌,它的故事就是广州的故事。这场大秀将企业叙事与城市精神无缝融合,通过央视直播推向世界。企业家成了城市最好的代言人,这种鲜活的、相互成就的故事,远比任何一部官方宣传片都更有穿透力。

这种“共生”的图景,正在广州的各个角落上演。从同欣体育、北斗星照明联袂升级天河体育中心,到爱范儿科技驶向全国的“好运大篷车”;从福龙马集团为全运场馆投入扫地机器人,到安嘉洁环保的公厕祛味技术让城市细节发光;从趣丸科技的AI音乐大赛,到三七互娱的“全运游戏”,再到名创优品研发的“荔枝墩墩鸡”IP、诗悦网络勾勒的“未来广州”……大大小小的“合伙人”,共同织就了一张覆盖产业创新与民生福祉的价值网络。
后全运,“城市合伙人”的机遇与考验
全运会的聚光灯,为“城市合伙人”计划提供了完美的开局。当盛会的激情沉淀下来,一个更广阔的机遇窗口正在打开。如何将这份惊艳开局转化为日常的机制优势,推动“城市合伙人”计划迈向更高层次?后全运时代,广州正迎来深化“城市共生”理念的三大新机遇。
首先,要争取构建常态化的价值机制。“广州之夜”的成功,证明了在重大节点上城市与企业协同的巨大能量。而更大的想象空间在于,如何在平日里,将这种能量转化为持续的价值流。未来的方向,正是要将“锦上添花”的项目合作,升级为“融入肌理”的战略协同,让“城市合伙人”从临时的“项目部”进化为城市有机体中不可或缺的“战略部”。这不仅是合作模式的深化,更将是城市治理智慧的一次飞跃。
其次,要争取拓展更具活力的合作生态。计划初期,与行业龙头合作,集中力量办大事,效率最高。如今,机遇在于如何让这个“朋友圈”持续破圈,变得更加开放与多元。广州有机会构建一个让机会阳光普照更多奋斗者的平台,主动打破资源分配的“马太效应”,让“合伙人”的光环成为吸引和赋能中小创新企业的“引力场”。当参天大树与破土新苗共生共荣,一个枝繁叶茂的创新雨林才能真正形成。
最后,是要争取实现超越商业契约的精神认同。“城市合伙人”计划以“资源+市场+应用场景”为基础的合作,是务实高效的起点。当合作不再仅仅停留在商业“算账”,而是上升到对城市文化、精神的共同守护与创造时,一种更坚韧、更具生命力的关系便得以建构。基于“城市合伙人”大平台,广州或可引导更多伙伴,从“在广州做生意”升华为“与广州共命运”,在商业契约之上,建立起更深厚的情感连接与精神共鸣。
值得注意的是,“合伙”的范畴远不止于企业。10月31日最新发布的“城市推广大使”名单中,既有何镜堂、王迎军、倪明选等学术泰斗,亦有曹雪、欧明凯等文艺界大咖,还有梁伟铿等本土体育健将。这个特殊的集合体,不仅构建了广州奋斗者的群像,更成为了一个超级链接器,将先进技术、前沿理念赋能给“城市合伙人”企业。例如,广州“城市合伙人”的LOGO即出自曹雪之手,而在“广州之夜”,何镜堂、王迎军两位院士更是领衔荣耀方阵走上T台。
然而,价值流动的最终的归宿,应是这座城市的每一位市民。 当“合伙”不再仅仅意味着一个商业机会,更代表着一份对城市未来、对市民福祉的共同承诺与担当,广州就找到了应对未来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这,或许才是这座千年商都,在新时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写下的一个生动注脚。
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