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崔晓萌
广东省东莞沙田镇曾是个典型的港口工业镇,现如今已是排名全国第59位的百强镇。2025年上半年,140.42亿元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7.0%,规上工业产值冲破500亿元大关。这份成绩单背后,不只是数字的跳跃,还是沙田产业从“堆量”到“提质”的关键一跃。
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沙田“硬底气”
营商环境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指标”,是聚人气、兴商气、旺财气的关键所在。三年来,沙田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经历从“初见成效”迈向“实质突破”的深刻变革。
作为沙田经济增长的“核心引擎”,“一港两区”已从规划蓝图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2025年上半年,虎门港综保区一线进出口总值增至619.6亿元,同比上涨15.3%,全镇957.18亿元的进出口总额更稳坐东莞第二的位置;尤其亮眼的是香港空港中心,出口货值同比大增214%,推动沙田从“海运枢纽”跨向“空港门户”。

营商环境的持续向好,让招商工作成绩亮眼。三年间,宝化新材料等30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总投资达133.5亿元;引入中铁大桥局后,全镇建筑业产值同比上涨235%。凭借这些招商成绩,沙田在2024年成功拿下“东莞优秀招商镇街”称号。
在吸引项目的同时,沙田也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实际难题,“把企业事当自家事”。企业超前布局产业发展空间,收储土地1374亩,为项目落地留足空间;企业主动召开企业恳谈会,当场对接88个企业诉求,并推动43个总投资188亿元的重点项目顺利落地。
“店小二”式服务在沙田始终秉持“无事不扰、有求必应、优质服务”的理念,为530家“四上”企业配备“专属服务专员”,企业有任何诉求,都能得到全流程跟进解决。把“服务”内化为核心的竞争力,最终转化为发展“实绩”。
目前,沙田工业投资达48.28亿元,同比增长11.5%,印证了营商环境的“软功夫”,是沙田发展的“硬底气”。
民生事再小,都是“头等大事”
在沙田,始终把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都当作“头等大事”来办。
推进城乡更新过程中,以“绣花”功夫激活存量资源。投入2500万元,历时3个月,将4.66公里的滨江路从老旧廊道改造为“滨海示范街”。在镇标环岛布设的智能红绿灯,使通行效率提升30%,还配套建设3米宽非机动车道,解决了电动车、共享单车与机动车混行的安全隐患。

在城乡环境提质基础上,沙田进一步探索闲置资源盘活路径,以“旧物新用”激活城市功能。闲置老学校转型为“锐空间”文体社区,引入便利店、潮玩等新业态,成为服务居民的综合性休闲场所;废弃旧渡口改造为网红音乐餐吧,群众可伴着江景聆听音乐、享受美食,该餐吧日均营业额达6000元,成为当地文旅新地标。
此外,紧扣“百千万工程”部署,各村居因地制宜挖掘自身优势:稔洲村依托滨水资源打造“海风集市”,齐沙村围绕大湾区大学(滨海湾校区)规划“南望齐沙”“南湾小镇”,将“滨海港城・多彩村居”的蓝图转化为群众可感可及的实景。
沙田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从“有”向“优”升级,构建覆盖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等领域的民生保障体系。总投资7.4亿元的东莞湾区中学初中部于今年秋季实现借校开学,未来将提供5400个优质学位;新沙田医院加速筹建,“心电一张网”实现全镇覆盖,同时成为东莞首个胸痛救治单元“全域覆盖”的镇街;䲞沙花园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三年来累计新增停车位超6000个......一件件民生实事,展现出“把小事办实、把实事办好”的担当。
三年焕新,沙田走的是条“巧路”,政策落地以“群众获得感”为标尺。现在的沙田,盯上人工智能、新能源、低空经济等新赛道,主动推动产业能级从“港口经济”向“湾区经济”跨越,不断书写“以小切口推动大变化、以巧作为实现大发展”的基层答卷。
编辑:郑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