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62天的暑运中,深圳北站共计发送旅客近1400万人次,到达旅客1280万人次,迎来了史上最火暑运。候车室里电子屏灯光闪烁,广播声清脆回荡,而在每一个猝不及防的瞬间、每一处被需要的角落,总有一群身穿制服的身影快步向前——他们是“迎春花服务队”的队员,以62个昼夜的坚守,在千万旅客的暑运归途上,写下温情的注脚。
深夜的“同行者”:一句“我陪您”照亮陌生路
7月7日深夜23:15,G9707次列车缓缓停靠,站台渐静,灯光微黄。坐在轮椅上的陈女士面露焦虑,家人晚到、对环境陌生的双重不安,让她手足无措:“第一次来深圳,这么晚了我真不知道怎么走。”
“别担心,我陪您出站。”迎春花队员饶文珂快步上前,俯身轻声微笑,语气里满是安抚。她稳稳推起轮椅,一路轻声介绍车站布局、交通接驳,耐心解答每个问题,仿佛夜色中的一盏小灯,驱散了陈女士的茫然。临别时,陈女士紧紧拉住她的手:“姑娘,能和你合张影吗?我想记住来到深圳的第一份温暖。”
三百公里的锦旗:守住半年心血
“我的电脑里有全部的工作资料……”7月23日,旅客马先生刚走下G6525次列车,便发现双肩包遗失,他急匆匆跑到服务台求助,声音里满是急切。
迎春花服务队值班站长刘慧与队员李文豪配合默契:一人拿起电台询问列车停靠的站台,一人快速联系列车长,各环节迅速联动,最终在列车终到站香港西九龙找回背包。三天后,马先生专程从广州赶来,将一面锦旗送到服务队手中,红绸金字格外醒目:“你们守住的不仅是一台电脑,更是我半年的心血呀!”
伤口与糖水:暑运里的温柔“课堂”
8月15日,队员唐渊在巡视时发现,一位旅客手指不断渗血,却还在匆忙找车票。“您先坐下!”唐渊没有丝毫犹豫,迅速跑回服务台取来医药箱,棉签蘸着消毒液轻轻擦拭伤口:“伤口得先消毒,不然容易感染。”
“刚过安检时被行李划伤了,想着赶车就没管……”旅客略带不好意思地解释,唐渊一边细致包扎,一边轻声叮嘱:“出行再急,也要照顾好自己呀!”
同日,队长官艳发现一名与家人走散的小男孩正躲在角落哭泣。她轻轻牵起孩子的手走到服务台,端来一杯温糖水,杯壁还带着暖意:“宝贝别怕,阿姨帮你找妈妈。”不到两分钟,广播响起,匆匆赶来的母亲一把抱住孩子泪流满面。看着相拥的母子,官艳摸着小男孩的头轻声说:“以后不管去哪,都要紧紧牵着妈妈的手。”那一刻,车站仿佛不再是中转之地,而是有了温度的归所。
看不见光,却触到了深圳的温度
8月19日,视障旅客黄先生站在候车厅中央,手持盲杖轻轻敲击地面,略显无措。队员黄思凡立即上前,声音温和:“先生您好,我是迎春花服务队员,需要引导吗?”
得知黄先生要乘坐G1032次列车,黄思凡轻轻扶住他的手臂,步伐放缓:“我会带您走专用通道,全程大约需要6分钟。”途中,她细致描述着沿途环境:“现在我们要左转,前面有缓坡,慢慢走。”得知黄先生3天后还需返程,她主动协助预约返程服务:“返深时也会有同事像这样接您,您无需担心。”黄先生感慨不已:“你们的细心,让我‘看’到了深圳的温度。”
高温下的生命守护
8月31日,暑运最后一天,11:40分的阳光格外灼热。一位七旬老人突然面色发白、呼吸不畅,血压骤降,身体摇摇欲坠。队员周家华迅速上前实施紧急照料,一边拨打120,一边小跑着帮旅客完成退票手续,掌心的汗水浸湿了单据,却依旧轻声安慰:“呼吸放慢,不要紧张,我们在您身边!”
汗水很快浸透了周家华的制服,贴在后背,他却没有一点迟疑。待老人恢复意识后,家属紧握他的双手,声音哽咽:“老人家有冠心病史,今天真是多亏你们!”老人也缓缓抬起手,握住周家华的手,虚弱却真诚:“谢谢你们……”
暑运落幕,温暖永不收官
9月1日,2025年铁路暑运正式收官。62个昼夜里,深圳北站累计发送旅客超千万人次,迎春花服务队共计服务重点旅客三千余次,收到表扬信、锦旗共百余件。但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人、一双双紧握的手、一句句温柔的话——是深夜里俯身的陪伴,是找包时高效的联动,是包扎伤口时细致的动作,是引导视障旅客时耐心的描述,是急救时坚定的守护。(蓝子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