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浪潮席卷全球,已经成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也是各国竞逐产业科技的主战场,广东作为国内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链最齐全、生态最完备、应用场景最丰富的集聚区,兼具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市场应用等多方面的优势。
2025年4月9日,广东省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产品与服务新闻发布会在广州举行,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曲晓杰代表广东省工信厅首次发布8大行业大模型、30个应用场景、29个解决方案和13个智能终端产品等系列创新成果,并回应了开源生态建设、机器人技术突破及终端产业布局等核心议题。
开源生态
广东提出,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通过技术协作,联合共建面向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开源社区、开源生态中心和相关公共服务平台。那么,广东又将如何通过开源社区吸引开发者参与,形成技术迭代和与产业融合的正向循环?
曲晓杰表示,开源是一种开放、共享、协同的创新协作模式,通过‘集智聚力’机制实现多方协作创新,可以显著降低技术门槛并整合产业资源。这一次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发展,开源起了重要作用,而各种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发展,开源也是发挥了重大作用。广东省高度重视开源生态建设,持续通过政策赋能驱动开源发展,目前广东已经聚集了上百万的开源开发者,部分企业位列全球开源企业榜单前十。近期,广东省印发《广东省推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锚定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创新高地目标,释放开源“乘数效应”,以多元举措激活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开源创新生态。
一是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每年遴选不超过5个优质开源社区及生态中心,按其上年度审定运营费用的30%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支持800万元。
二是多方联动、系统发力,壮大开源生态。支持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等举办一系列人工智能和机器人相关展会、论坛、大赛、开发者活动,强化技术分享和知识传播。鼓励企业、科研机构等来共建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相关开源社区。
三是坚持应用牵引、需求导向,来推动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推广。技术价值源于应用实践,成果生命力在于落地转化。积极推动企业发布开源基础框架,赋能机器人、家电、汽车等产业构建开放应用场景,加速开源技术产业化应用与商业化路径探索。
机器人产业:从“工业手臂”到“人形大脑”
广东在机器人领域形成了哪些突出的技术成果,接下来如何推动机器人创新成果在生活类领域的应用?
曲晓杰提到,广东省智能机器人产业主要布局于珠三角,兼具机电技术和数智技术优势,以产业链齐全、响应敏捷、应用场景丰富为特色,拥有整机、关键核心零部件、系统集成应用商等全产业链,产品质量可靠性高,产业配套体系对研发创新的响应效率具有显著优势,也初步建立涵盖“大脑—五官—肢体”的智能机器人全产业链。
发展人工智能,产业链非常关键,产品的供给能力决定了产品的研发创新。“我也跟一些企业交流过,如果他们有新的关键技术产品,在珠三角地区可以做到一个礼拜之内给他们供货,并且品质还非常好,这个效率是远远高于国内其他地区。一个礼拜能把关键部件产品做出来,企业再用来去做性能提升,产品更新周期是可以压缩到以月来计算,产品迭代周期决定了能否适应产品未来需求,这是我们珠三角的一个重要优势。” 曲晓杰表示。
在“大脑”方面,广东省拥有华为盘古、腾讯混元等9个通用大模型,人工智能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连续7年位居全国第一。乐聚与深开鸿深度合作,发布两款搭载“基于开源鸿蒙的分布式异构多机协同机器人操作系统”的人形机器人,鸿蒙系统的引入,将推动其应用场景从单一功能向跨领域协作深度扩展。拓斯达基于欧拉操作系统和云边端架构设计,通过虚拟化和容器化技术实现软硬件解耦,可实现主流AI大模型与仿真系统的深度集成。
在运动控制方面,库卡新一代智能控制器平台搭载高性能计算单元,实现多轴协同的实时运动控制;通过自适应动态环境算法,结合视觉与力控技术,提升机器人在复杂场景下的操作灵活性与稳定性。众擎机器人采用自主研发的一体化谐波关节模组,构建先进的视觉神经网络系统,结合卓越的强化学习和模仿学习运控方案,实现前空翻特技等极佳的运动性能。
在“肢体”方面,帕西尼推出集成多维触觉与AI视觉双模态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人形机器人的灵巧手是非常关键的)可生成多维触觉响应,提高精细操控能力。
曲晓杰介绍,广东省具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丰富制造业应用场景和良好的营商环境,为机器人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落地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广东机器人应用成效显著、前景广阔。库卡聚焦重载工业机器人已研制系列产品,适用于从焊接到码垛和装配等多项任务,最大负载可达800kg,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金属加工、航空航天、电子等多个行业。佛山的家电、陶瓷、纺织等行业正积极引进机器人。乐聚人形机器人“夸父”已批量交付工业制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3大场景应用。广汽集团的人形机器人“GoMate”已进入实地测试阶段,将来在安防、康养、汽车后服务市场等领域大有用武之地。
未来,广东省将大力推动“机器人+”在民生领域的广泛应用。以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城市管理服务等领域为重点,遴选一批应用价值高、推广潜力大的应用场景。以应用场景为牵引,促进机器人技术迭代升级,形成技术支撑、场景牵引、深度赋能的机器人创新发展生态,加速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人工智能终端:推进“广东强芯”,抢占发展制高点
广东是全球主要的电子信息产品生产制造基地, 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营收5.34万亿元,连续34年位居全国之首,手机、电视机出货量分别约占全球1/3、2/5,广东省电子信息的营收占全国的1/3,贡献了近1/2的利润,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75%左右,充分发挥稳定全省工业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积极研究人工智能对电子信息产业的挑战和机遇,推动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快速发展,保持我省电子信息产业优势地位,不仅仅是在国内的优势地位,也要保持在全球的优势地位。我厅将从政策、技术、企业、平台、应用等方面持续发力,奋力抢占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制高点。”
提到广东在发展人工智能终端方面的工作部署时,曲晓杰表示主要有五个方面:
一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统筹各类资金对人工智能终端的政策倾斜,支持各地推动原有优势产业智能化升级,发展各具特色的AI终端产品,建设一批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人工智能芯片。继续实施“广东强芯”工程,积极发展端侧人工智能芯片,支持一批高端芯片工程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力争在高端芯片关键核心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取得突破。
三是夯实开源鸿蒙技术底座。支持人工智能终端企业适配以开源鸿蒙为技术底座的操作系统,构建统一的技术框架与接口规范,集成系统组件和工具链,促进开源生态的繁荣发展。
四是建设高水平产业平台。创建人工智能终端制造业创新中心、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支持高端企业牵头或者参与组建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联盟,来推动行业共性技术研发、工程化攻关及成果转化和应用,而且应用是最主要的。
五是推动人工智能终端应用。支持工业企业积极运用人工智能工业终端提升制造产线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
“定期遴选发布AI应用场景和产品清单,今天是第一批,后续我们也会持续协调政府相关部门来开拓更多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扩大需求,也希望企业做好供给,分行业召开一些供需对接会,加速人工智能新技术、新产品的落地应用。” 曲晓杰说道。(曾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