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鹏城,鲜花绽放。在深圳北站,这座日均吞吐 20 万客流的超级枢纽里,铁路职工们用五分钟的奔跑、六十秒的坚守、二十三分钟的护航,编织着新时代的雷锋故事。随着深圳车站迎春花服务队荣获 "全国学雷锋先进集体" 的光荣称号,那些被体温焐热的细节,正诠释着雷锋精神的当代注脚。
五分钟的春天奔跑:每个背影都是安心的坐标
3 月 1 日 9 时 50 分,正在B1 检票口的客运一班副值班员余兴,忽然被攥住袖口的力道惊起:"同志,我女儿不见了!" 梅州旅客李先生的掌心沁着冷汗,手中的车票已被揉成皱蝶。作为 "迎春花" 服务队队长,余兴的对讲机瞬间响起集合令,30余名候车室职工如接到春讯的候鸟,逆着人潮展开搜寻。
石婷半跪在候车椅间,目光扫过每个蜷缩的身影;聂楠的皮鞋在大理石地面敲出急促的鼓点,掠过 A 区每个立柱;余兴冲上二楼寻找无果,又回到一楼,终于,在商铺的——A15 检票口的玻璃幕墙旁,14 岁女孩正攥着书包带发呆。9 时 55 分,当李先生将女儿揽入怀中时,石婷递上的矿泉水瓶还带着体温:"喝口水,请相信我们。"
这不是孤例。在深圳北站,雷锋精神已经浸入心间,每个队员都牢记:"寻人黄金10分钟,是我们对旅客的承诺。"2023 年,累计找回走失旅客 217 人次,最短仅用 2 分 13 秒。正如余兴所说:"雷锋日记里写 ' 把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 ',我们的几分钟,就是旅客的无限安心。"
六十秒的背包奇缘:方寸之间丈量服务温度
3 月 2 日 15 时整,王先生的西装后背洇出汗渍,手中的墨色登山包带几乎被攥断:"不知谁拿错了我的包,包里有明天开标用的合同!"
“迎春花”服务队员陈洁接过背包时,发现夹层里露出半截泛黄名片 —— 龙华五金店张师傅。拨号键按下的瞬间,听筒里传来的惊呼与王先生的叹息形成奇妙和声。
15 时 01 分,两位旅人在服务台相遇。张师傅的包里装着给孙子的乐高,王先生的合同安然无恙。"没想到在深圳北站,雷锋还活着!" 张师傅拿回自己的包感叹。陈洁的登记本上,两行字迹并肩生长:"感谢深圳的春天"(王先生)、"好人一生平安"(张师傅)。
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 "迎春花" 服务台上演。队员们自创 "背包追踪法",通过名片、车票、特殊物品快速定位失主,年均归还失物 3000 余件。2024 年春运,他们在失物招领处,收到无数旅客寄来的感谢信、锦旗,还有那只见证过 62 次失物归还的 "雷锋手拖车"。
二十三分钟的生命护航:专业与温情的双重奏
3 月 3 日 14 时 22 分,G407 次列车刚停靠 12 站台,对讲机传来紧急呼叫:"8 号车厢有旅客腿部骨折!" 值班站长蒋婉妮抓起急救箱冲向站台,随后"迎春花" 应急小组 —— 唐渊、戴隆平引导医护人员担架进入站台,腾志杰疏散通道人流。
"请让一让,急救通道!" 队员们的呼喊声里,旅客们自发让出生命通道。14 时 45 分,当担架抬上救护车,受伤旅客的妻子含泪致谢:"从列车员到站台岗,每个人都像雷锋一样!" 这场 23 分钟的救援,是深圳北站 "雷锋式应急体系" 的缩影:配备急救包,每月开展雷锋式救援演练,队员们人人掌握应急救援技能。
"疾驰的列车上承载着温情,匆忙的旅途中遇见安心。" 正如旅客留言簿上的这句话,深圳北站的雷锋故事,既有五分钟的速度,也有二十三分钟的温度。自 2019 年 "迎春花" 服务队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雷锋式服务 12 万次,收到感谢信 2300 余封,培育出 "新时代.铁路榜样" 李元等先进典型。
暮色中的深圳北站,《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旋律与动车鸣笛在职工心中交织。当 "迎春花" 服务队的绶带掠过万千行囊,当温热的手掌在人潮中辟出通途,这座车站正在证明:雷锋精神从未远去,它化作闸机口的指引手势,变成服务台的温热开水,融在每个 "有咩可以帮到你" 的粤语问候里。
那些被托住的慌乱、被找回的温暖、被守护的生命,正让每个异乡人触摸到春天的温度,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钢轨上永远鲜活。(李文豪 刘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