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9日,惠州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代市长陈宇航作了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的成就,并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
经济稳健增长,产业转型加速
2024年,惠州市经济实现了显著增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了6136.4亿元,增速位列全省第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为2582.7亿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6.1亿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三;固定资产投资2737.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03.4亿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外贸进出口总额3937.5亿元,增速居珠三角第二。
此外,2024年惠州市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惠州市跻身“2024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30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利润总额增长22.5%,电子信息产业、石化能源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6%、17.9%。
去年,惠州市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3家(含复核)、国家和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7家,高新技术企业增量约占全省五分之一,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1.3%。润泽新型智算中心项目动工。新建成新型储能应用项目75宗。率先突破黄唇鱼和硇洲族大黄鱼规模化人工繁育技术,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3个。出台系列政策扶持低空经济发展,启动建设全国首个低空行业数据空间。中国科学院“两大科学装置”建设及东江实验室成果转化取得突破性进展。埃克森美孚研发中心一期提前竣工,中海壳牌研发中心启动建设,亿纬锂能总部研发中心全面投入使用。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23.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50.4%。成立首个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大力实施“十万人才大招引”等三大专项行动,人才总量突破170万。
深度参与大湾区建设,互联互通水平提高
为了更好地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惠州在过去一年里加快了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升级。深汕西高速改扩建完工通车、稔平环岛高速先行段贯通。莞惠城际连通广佛肇并实现公交化运营。惠州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9.9%,惠州港总吞吐能力超1.8亿吨。惠州市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博罗产业园区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广深佛惠莞中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粤港澳大湾区(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二期建成。推动与香港组装合成建筑产品标准互认入选省典型案例,创新设立大湾区(港澳服务)专区,新增一批跨境通办业务。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顺利通过国家阶段评估,借船出海链接海外创新资源及创新人才取得新的突破。
“百千万工程”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2024年,惠州市以头号力度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县镇村发展动能全面激发。把引领区建设作为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最有力抓手,在建、新签约项目233宗,总投资约650亿元,已竣工52宗。链接9个镇、54个村、200多处景点的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及沿途驿站全面动工,一批亲子乐园、高端康养、酒店民宿项目落地。实施引领区建筑艺术计划,以“四村一厂一线”为启动项目,打造全球设计师、建筑师和工匠的“天堂”。
此外,县城补短板强弱项、央企助力共建等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名医院、名校与博罗、龙门托管共建。美丽圩镇、“四好农村路”、“三大革命”扎实推进,全年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完成超4万栋。全市“3+7”产业园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超额完成省下达粮食生产任务,成功举办2024脱贫地区农副产品产销对接活动。
2025年GDP目标增长6%左右,加速迈向万亿级GDP城市
展望2025年,惠州市政府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6%;固定资产投资实现正增长;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5%;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完成省下达任务等。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惠州市政府计划重点抓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深入实施融深融湾行动,强化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功能,包括加快千万级干线机场建设,推动高速公路网络优化,以及加强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二是推动“百千万工程”三年见成效,高水平规划建设引领区,提升镇村人居环境,增强县域综合实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
三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建设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强科技创新引领能力。
四是重塑城市发展格局,打开高质量发展新空间,强化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提升城市品质,发展海洋经济。
五是全力促消费稳投资,全方位扩大内需,大力提振社会消费,全力提高投资效益,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升招商引资效能。
六是深入推进美丽惠州建设,塑造绿色发展新优势,巩固污染防治攻坚成效,扎实推进绿美生态建设,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七是坚持胸怀群众,用心用情用力发展民生社会事业,做好就业保障和重点群体服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更高水平的健康惠州,更好守护“一老一小”,继续发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
八是推进法治惠州、平安惠州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筑牢安全防线,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九是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着力激发发展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优化产业园区管理体制机制,促进外贸外资提质发展。
十是全面提升政府治理效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政府自身建设,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此外,2025年,惠州市将重点抓好“十大工程”:“丰”字交通主框架工程、千万级干线机场工程、引领区最美旅游公路工程、南昆山罗浮山整体提升工程、滨海旅游公路工程、西湖及周边区域优化工程、绿网慢行系统工程、防洪排涝工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工程 、“惠民速办”服务体系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