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州市荔湾区为切实解决老年群体“就医难”问题,大力推进“百医护老”党旗红惠民工程,以“百医护老”党旗红守护“夕阳红”。荔湾区桥中街道坚持人民至上,厚植为民情怀,积极聚拢辖内医疗资源,聚焦“四个一”,以党建促推养老、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推动构建“百医护老”新格局。
建立一个库:全面排查摸底,建立老年群体信息库
立足“一平台一队伍一工作法”,桥中街道组建了由社区党组织书记、网格员、志愿者、医护人员等组成的“1+1+1+N”专业团队。采取“上门式”“结对式”等方式定期走访,一对一上门评估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和居家环境等,详细掌握老年人家庭结构、健康状况、生活现状、基本诉求等信息,建立起80岁以上无人照看老年群体服务信息库,实现“一人一档”,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动态化掌握老年人身体情况。
在此基础上,今年以来,桥中街道组建“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和小分队9支,设立党员先锋岗23个,上门面对面探访慰问56次,精准摸查了解老年群体需求98人次。
(“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上门为独居老人讲解《日常健康注意事项提醒册》)
编织一张网: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多元服务网络
立足大坦沙医疗健康岛定位,桥中街道充分发挥辖内呼吸中心资源优势,主动链接广医一院、街道颐康中心、街道社卫中心、社区医院、第三方医疗机构等医疗资源,开展“院士团队进社区,优质医疗益万家”系列活动,定期组织专业医护团队深入社区。
今年来,已开展系列科普讲座、义诊咨询、健康检查活动等46场次,惠及群众超800人次,建成囊括3家名医工作室的中医馆,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下沉与精准对接,打通群众就医“最后一米”。
(在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道珠岛花园开展老年人专场义诊和健康科普推广活动)
打造一条线:凝聚多方合力,打造养老服务链条
依托“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桥中街道开展“敲门行动。采取“日访+周访”巡查制度,定期上门慰问老年人,对老年人就医需求作系统收集整理,建立“基本就医需求工单”。打造“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派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单-居民群众完单”服务链条,形成“需求收集+精准派单+服务跟踪”的工作闭环。同时依托“访千家”“双愿双微”等行动,为辖区失独、孤寡等老人提供暖心陪护、上门理发、家电维修等服务。
今年7月,桥中街道颐和社区87岁的独居老人张婆婆因腿脚不便无法去医院看病。得知情况后,颐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迅速建立“就医需求工单”并下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单后,立即上门为老人检查身体,并发放药物、紧急就医联系人明白卡和健康提醒册。从捕获需求、建立工单到完成就医,整个流程在3小时内即全部完成。
(“百医护老”党员突击队上门慰问老人)
树立一面旗:聚焦品牌建设,打造“红桥颐晖”典范
聚焦养老服务阵地建设,桥中街道在辖内颐和社区凝心聚力打造“红桥颐晖”党建品牌,全方位提升养老服务水平。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退役军人、热心退休居民等组建“夕阳红志愿服务队”“颐彩人生舞蹈队”,定期举办文艺汇演活动,开创“党建+活动”养老新境界。针对珠岛花园小区内楼梯楼众多、居民群众上下楼不便的情况,加装26台电梯,便利老年人生活,按照“一户一策”原则,为老年人上门安装防撞护角、便民扶手、地面防滑垫等设施。
下一步,广州市荔湾区桥中街道将继续以“党建优”引领“民生优”,以“党建强”融促“发展强”,依托“四个一”工作法,不断拓宽为老服务“半径”,延伸为老服务“触角”,以“百医护老”工作为支点,推动民生工作提质增效。(曾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