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安居工程托起群众“幸福梦”

深秋时节,走进临洮县瑞江花园小区,崭新的外墙保温层在阳光下格外醒目,平整的沥青路面取代了往日坑洼,停车位规划有序,老人们坐在新安装的长椅上闲话家常。“以前冬天屋里漏风,得穿厚棉袄。现在好了,屋里暖和外头亮堂,这日子越过越舒心!”在这里住了二十多年的张海涛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照片1.png

资金精准滴灌,安居工程全面推进

“十四五”时期,临洮县编制了详尽的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规划,并建立起中央补助资金“项目库—预算—绩效”的全链条管理机制,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据统计,截至目前,临洮县已顺利完成34个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通过改造存量住房,筹集了729套、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的保障性租赁住房;为519户困难家庭发放了共计89万元的住房租赁补贴,缓解了他们的租房压力;同时,4个总投资约19亿元、建筑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照片2.png

“一项目一档案”,资金管理提质增效

在项目管理上,临洮县借鉴衔接资金管理的有益经验,做足了“提前量”。通过发改部门初审、报请县政府研究联审等方式,逐年储备和筛选项目,建立起成熟的项目库。

“我们力求项目成熟度达到90%以上才安排资金,这样既提高了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也加快了资金支出进度,确保了项目能够快速落地见效。”临洮县三供一业中心主任师瑞升表示,这套“钱随项目走”的机制,有效避免了资金“趴窝”和项目“断粮”的问题。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强化项目全周期管理,计划在2026年前建立“一项目一档案”制度,并对所有改造项目进行竣工验收和绩效“回头看”,确保工程长效惠民。

惠民生促发展,多元效益持续显现

保障性安居工程不仅是一项民生工程,更是稳投资、促消费、推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抓手。

在惠及民生方面,累计建成的729套保障性住房和改造完成的25个老旧小区,已让5000多户家庭的居住条件得到实质性改善。通过租购并举的模式,越来越多的新就业大学生、进城务工人员被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实现了“住有所居”的梦想。

在拉动经济方面,保障性安居工程显示出强大的“乘数效应”。据统计,在临洮,每1元财政补助资金,能带动约1.5元的社会资本投入。据测算,到2025年,全县安居工程预计将直接拉动建材、家电等相关消费约5300多万元,并创造超过350个就业岗位。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调动社会力量和居民参与方面,临洮县也探索出了有效路径。通过老旧小区改造,成功消化了3万多平方米的商品房库存,同时促进了农业转移人口更好地融入城市,为提升城镇化率贡献了力量。

从漏雨透风的旧居到温暖明亮的新家,从意见纷杂的旧小区到和谐宜居的新家园,临洮县正用扎实的行动和精准的资金管理,将中央的惠民政策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书写着“安居乐业”的温暖答卷。

“下一步,我们计划深化政策协同,整合各部门资源,在2026年申请城市更新与安居工程结合类项目2个,资金规模不低于3000万元。同时,提升资金监管的智能化水平,实现补助资金申请、审核、发放的全流程线上流水线作业,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临洮县住建局局长贺爱斌表示。(赵彦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