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层林尽染,微凉的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掠过马衔山脚下。在上营乡造林点上,早早便涌动着热火朝天的植树景象。头戴草帽的干部群众弓着腰挥锹铲土,红马甲志愿者们手提水桶穿梭在苗垄间,身着工装的企业职工正合力扶正一株株笔挺的云杉。现场铁锹与土地碰撞的声响此起彼伏,人声与林涛相互交融,蓬勃的造林图景为临洮县秋季植树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眼下时节,昼夜温差陆续变大,再加上秋雨连绵,每一寸土壤都滋养得松软湿润,墒情达到了全年最佳状态”上营乡干部陈君介绍道。这样的气候条件,正是苗木根系深扎、积蓄能量的黄金窗口期,临洮县牢牢抓住这难得的天时和地利,迅速在全县启动秋季植树造林行动,全县干部群众、志愿者、企业职工一起发力,携手清理杂草、平整树坑,为苗木营造良好生长环境。
“这之前,我年年带着村民上山种树。咱这儿全是立陡的坡,以前背着树苗往上爬,脚下稍不留神就有危险。现在好了,无人机替咱们扛了重活,省了太多力气。”上营乡上营村党支部书记任生宝凝视着眼前陡峭的山坡,语气里满是感慨。今年来,县林业局迎来了科技新助力——无人机化身“空中叉车”,在山间精准运送树苗。一个个带土球的苗木,被稳稳投送到狭窄的作业点上。曾经费力又危险的造林工作,如今效率和安全性都大幅提升。这股科技新风,带来了临洮植绿的新节奏。
“按照县委、县政府安排,今年来,临洮秉持‘栽下即成活、成活即成绿’新目标,将科学栽植与精细管护贯穿全程。从运苗到定植,技术团队严格落实‘三埋两踩一提苗’规范,把控每道工序,确保苗木根系舒展、与土壤紧密结合,大幅降低窝根风险、提升成活率。同时积极推广玉米秸秆覆盖技术抗旱保墒,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要求管护人员定期浇水、抚育,悉心呵护苗木生长。”县林草局副局长田基嵬说,“局里还派出三支技术指导队常态奔走在山岭间,现场破解造林难题。”目前,全县1500余亩荒坡已覆新绿,1.2万株云杉、侧柏迎风挺立,尽显生机。
临洮县牢固树立并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加快推进县域造林绿化步伐,统筹推进经济林果、苗木花卉、生态旅游协同发展。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9.05%,草原综合盖度78.12%,生态优势持续转化为发展优势。(赵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