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支点。今年来,临洮县以党建为引领,创新推行“一约四会”工作机制,走出一条共商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民主新路径,实现从“干部替民做主”到“群众自主议事”的深刻转变,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内生动力。
村规民约:撑起治理“大框架”
“以前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现在有了村规民约,彩礼、宴席都有了准头,大伙心里踏实多了。”临洮县玉井镇袁家湾村村民罗玉霞的感慨,道出了村规民约的治理效能。临洮县紧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聚焦家风涵养、邻里互助等文明导向,瞄准高额彩礼、薄养厚葬等突出问题,通过入户走访、群众议事等方式广泛问需,反复修订完善。
从明确彩礼限额、宴席规模等量化标准,到建立“学约、讲约、履约、评约”常态化机制。各乡镇通过选树“文明家庭”“好邻里”典型,营造党员群众带头履约的氛围,推动村民从“被动遵守”转向“主动维护”,为基层治理筑牢规则根基与群众根基。
村民议事会:议出发展“新天地”
“村里的灌溉渠修好了,今年庄稼浇水再也不用愁了!”这是临洮县玉井镇岚观坪村村民议事会解决民生难题的生动缩影。临洮县将村民议事会作为村级事务管理核心平台,通过入户走访、意见箱、座谈会等渠道,收集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急难愁盼”,严格遵循“民事民提、民事民议、民事民决”程序开展议事。
今年来,全县村民议事会累计征集议题5780件,开展议事5300场次,议决事项4650项,参与群众达19.3万人次,成果转化率超80%。从道路修缮到饮水保障,从产业规划到环境整治,一批困扰村民的实际问题通过议事协商高效化解,让群众从“旁观者”变身村级事务的“参与者、管理者”,勾勒出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发展新图景。
红白理事会:培育文明“新动能”
“以前办婚事要花十几万,现在按县里的倡导标准来,省钱又省心,还不丢面子。”谈及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临洮县新添镇机场村理事会成员赵吉祥喜上眉梢。
临洮县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制定了《临洮县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和《临洮县农村婚嫁流程礼仪指导性规范》,细化红白事办理标准、流程及报备制度。
在宣传引导上,全县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讲894场次,覆盖群众超3万人,创排《婚嫁新风歌》等文艺作品,用“身边事”讲透陋习危害;在监督服务上,理事会事前介入沟通、事中监督规范,提供简朴婚礼策划等便民服务。如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成为新风尚,高额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得到有效遏制,群众负担切实减轻。
道德评议会:评出乡村“和睦风”
玉井镇杨家台村创新运用道德评议会化解基层矛盾,成功调解多起积怨纠纷。通过“听诉求、查事实、讲情理、定方案”的“四步调解法”,化解一对亲兄弟因土地及通行问题引发的多年矛盾,并签订和解协议,重塑亲情纽带。
“村里家长里短的,矛盾是少不了的,把村内有威望的老党员、乡贤等聚在一起,给当个中间人,让群众一起来说一说、评一评,很多事情很容易就解决了,也不伤情分。”临洮县委社会工作部魏晶辉说。据统计,今年来已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95件,为社会稳定筑牢“第一道防线”。
如今,道德评议已融入乡村日常,从矛盾发生后的及时调解延伸至事前的正向引导,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乡村肌理,全县乡村社会道德水平与文明程度显著提升,为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提供了坚实的德治支撑。
禁毒禁赌会:筑牢安全“防火墙”
在临洮县衙下集镇张家寺村,禁毒禁赌会成员靳祥生正带着巡逻队穿梭于村落之间,手中的记录本详细记载着近期的巡查情况。“前两年村里有人偷偷聚赌,现在有了巡查队,这种事再也不敢露头了。”村民张志涛的话语里透着底气。
禁毒禁赌会组织村社干部、志愿者主动深入村社街巷、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通过发放宣传资料、开展集中宣讲、现场答疑解惑等“接地气”方式,系统解读毒品、赌博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多重危害。
“现在村里打麻将的少了,下地干活、学技术的多了,邻里关系也更和睦了。”衙下集镇张家寺村禁毒禁赌会主任王小霞说。
据统计,今年累计开展宣传活动350余场,覆盖群众6万余人次,让“赌博败家”的观念深入人心,乡风文明底色更加鲜亮。
如今的临洮,“产业兴、环境美、乡风好、治理优”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下一步,临洮县将持续深化‘一约四会’机制,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再提升,让群众在共建共治共享中收获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临洮县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赵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