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陶和光映千年 文明互鉴启新程——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综述

洮水欢歌迎盛会,彩陶流韵聚群贤。9月26日,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在定西市临洮县盛大启幕。

活动创新+群众参与 多维构建文明共享的大众生态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延续了上一届文化节“彩陶和光·文明互鉴·融合共享”的主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近百名嘉宾代表、考古文博界专家学者等共赴盛会,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擦亮马家窑文化品牌注入了澎湃动能。

“本届马家窑文化节以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考古新成果为核心,创新采用‘视频展示+遗址观摩+学术研讨’三维呈现模式,构建了覆盖‘展示、体验、交流、推介’的系列活动矩阵。”临洮县副县长刘莉君介绍道,除了开幕式,文化节还举办了百家媒体走进马家窑文化命名地、文化展览、文艺演出、招商推介、研学体验等系列活动,同期还开展学术访谈、采风创作交流会2个分项活动,全方位呈现马家窑文化交流成果与文化高质量发展成效。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本届马家窑文化节将开幕式、广场舞大赛等多项活动场地从室内延伸至室外,尤其是“彩陶新声 千年回响”文艺演出、“窑火燃广场 舞韵承文明”广场舞大赛、县直机关单位篮球赛、“洮趣市集”商贸活动等,兼顾专业深度与群众参与度,让群众成为了节会“主角”。据统计,节会期间各类文体活动吸引超5000名群众参与,各类书画展、洮砚展等累计接待群众超5万人次。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幕式现场,临洮融媒王旭摄.jpg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王旭摄

科技展示+研学体验 沉浸式体验触达千年文明

抟埴高峰,华光其程。作为此次马家窑文化节的核心展示载体,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的正式启用备受瞩目。

“我们秉持‘深挖文化、科技活化、文旅共生’的设计理念,展陈中充分运用现代科技,通过柔性LED屏、AR聚落沙盘、360度全息成像等先进技术,营造出身临其境的参观体验,打造沉浸式文化交互与文旅体验空间。”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布展负责人钱可心介绍道,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不仅陈列了马家窑文化各时期的彩陶珍品,更运用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通过“视、听、触、感”等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真正让大众感受到文物的“活化”,也使文化更加亲民。

在大家惊叹于马家窑文化研究展示中心的科技魅力和文化底蕴时,一场特别的“文化课”在马家窑村农文旅研学基地正在进行。

“原来先民是这样制作陶器的!”当看着泥条在自己的指尖盘筑成一个个形态各异的陶器雏形,临洮县第一实验小学五年级的刘卓萱兴奋地说。

据悉,马家窑农文旅融合文化研学沉浸式体验基地也是临洮县新打造的极具辨识度的文旅项目,该项目以研学为核心,以VR穿越+非遗馆、居住馆、国学馆、礼学馆、汉字馆构建起“全维度文化体验矩阵”,用“文化+旅游+教育”的创新模式,真正让沉睡千年的历史可触、可感、可体验。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对话马家窑》特别访谈节目现场,临洮融媒李耀华摄.jpg

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对话马家窑》特别访谈节目现场。李耀华 摄

媒体聚焦+学术对话 深度拓宽文化传播与传承路径

为让马家窑文化走向更广阔的舞台,本届马家窑文化节从“传播”与“思考”双维度发力。

不谈遥远的考古报告,只做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9月26日下午,《对话马家窑》特别访谈在无数专家学者和观众的期待中正式播出,带领观众从历史、文博、文旅三个维度,解锁马家窑的千年魅力。访谈设计了“马家窑前世今生”“馆藏活化与文创生态”“文旅融合与数字宣发”等环节,从彩陶纹饰中的远古智慧,到数字技术下的现代表达,通过不断的思想碰撞,马家窑文化的传承创新路径愈发清晰。

当尘封的彩陶纹样遇上多元的传播载体,当厚重的历史底蕴对接鲜活的大众语境,文化的生命力才能突破时空局限,真正“活”在当下。节会期间,开展“百家媒体走进马家窑文化命名地”采风活动,通过消息、短视频、图文等全媒体稿件,在各级新媒体平台播发推送360余条,累计浏览量近500万人次,马家窑文化命名地的独特魅力和绮丽风光获得了极为广泛的传播和赞誉。

“彩陶新声 千年回响”文艺演出现场,李天禄摄.jpg

“彩陶新声 千年回响”文艺演出现场。李天禄 摄

签约项目+精品线路 全面提升节会经济效益

文旅搭台,经济唱戏。马家窑文化节在推动文化交流、文明互鉴之外,其经济效应也在逐步彰显。

签约重点项目收获颇丰。在第八届马家窑文化节期间,签约太石交旅融合项目水上会客厅新业态提质升级项目、“茅歌水韵湖畔火锅”(临洮熙州明园生态园)项目、南屏山旅游景区低空旅游建设项目以及临洮县文创产业园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4个,涵盖文旅康养、文旅综合体、低空旅游建设、文创产业开发等领域,可谓收获颇丰。

与此同时,依托洮河流域文化旅游联盟,联合沿洮15个市县,整合53个景区并推出5条精品线路,打破文旅资源的地域限制,为文旅资源跨区域共享、客源跨区域互送奠定坚实基础。

马家窑文化以彩陶为媒,在文明互鉴中彰显文化自信,在文旅融合中激活发展动能,不仅让千年文化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更为地方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探索出了一条“以文化人、以文兴业”的特色路径。

历史是民族的根脉,文化是国家的灵魂。正如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院长彭明浩在开幕式致辞中所言,马家窑文化作为先民留下的珍贵遗产,需要更多人共同守护、解读、传承、发扬光大。(赵彦洲)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