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中县韦营乡500多名群众欢聚一堂庆丰收

金秋送爽,谷穗盈仓。近日,榆中县韦营乡现代寒旱农业核心示范区化身热闹的“丰收乐园”,现场发放农资价值超10万元,签约农业订单量突破5000吨,500多名群众欢聚一堂,共同庆祝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共同参与趣味农事比赛,领取黍种,尽享喜悦。

活动现场设置了多个体验和趣味活动区。寒旱农产品品鉴区里,糜子馍、油饼子、粉汤等乡土美食香气四溢,尝过的农民纷纷称赞:“咱这寒旱地里结的粮,就是地道香!”趣味赛事区更是点燃全场热情,“玉米脱粒比赛”中,农户们手法娴熟,弯腰取棒、快速脱粒,动作一气呵成;“套圈赢奖励”环节,群众踊跃参与,活鸡、小米、面粉等奖品被幸运者一一收入囊中。“非遗体验”区同样人气爆棚,漆扇制作技艺引得围观群众驻足尝试。多样活动让丰收节深深“扎根”泥土,尽显乡土活力。

活动专门设置黍种发放区,为参与农户免费提供寒旱区适种黍种。“领到黍种,就像领到了明年的希望!”一位农户捧着刚领到的优质黍种,笑意盈盈。不少农户坦言:“以前怕种不好,现在不光给我们免费发好种子,还能得到技术指导,心里踏实多了!”

f0d3f1c1-1c4d-4026-9a6c-336adf5af22f.png

为群众发放黍种

当天庆祝丰收节的活动中,既有“土味”,更有“干货”,这背后都是实打实的产业支撑。当地企业种源农业与省农科院签署种质资源协议,志华农业携手上海企业推广植物蛋白营养液,5000吨农产品订单更打通销售“最后一公里”。

据了解,海拔2200米的甘肃榆中北部旱作区,曾因“靠天吃饭”陷入产量低、效益差的困境,如今,韦营乡昔日零散的坡地已蜕变为层层叠叠的梯田,随着抗旱糜子、小麦等作物的成功引种、规模化种植的推进以及政企科研力量的深度协作,这片高寒土地正实现从“广种薄收”到“粮丰民富”的华丽转身,不仅为当地粮食安全筑牢根基,更探索出一条特色农业与粮食生产协同发展的新路径,每到九月丰收时节,30000多亩金黄的糜子等农作物顺着田埂线条铺展延伸,如同大地披上了华美的金色绸缎,秋日的生机与厚重尽收眼底。

榆中县韦营乡政府负责人介绍,榆中韦营寒旱农业注入科技与市场双引擎,依靠种业、农业等多部门支持和多企业联合带动发展,助力产业提质增效,拓展当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推动当地村集体经济增长,为建设现代化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张永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