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成县:茭白产业里的青陇情

白露时节,甘肃成县城关镇北山村的茭白种植基地迎来丰收季。连片的水田里,一株株绿油油的茭白苗在微风中摇曳,村民们身着防水服、脚穿水鞋,手持镰刀穿梭于茭白丛中,手起刀落间,一根根饱满白嫩的茭白被迅速收割,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1.jpg

成县城关镇北山村茭白种植基地 李峙江摄

“以前这里种玉米、小麦,因地势较低,水涝频发,收成常常难以保障。村民们辛苦一年,到头来收入却寥寥无几。”城关镇副镇长郭辉回忆道。

产业协作是东西部协作的重中之重,也是增强地方发展的关键。得益于东西部协作的深入开展,2024年成县投入东西部协作衔接资金700万元,实施“旱改水”治理项目,将北山村330亩旱地改造为高标准水田,并配套建设灌溉渠道、排水系统和机耕道路,为茭白种植奠定基础。

“今年3月,在青岛城阳区的搭桥下,我们引进甘肃浙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进高品质的茭白品种,在新改造的水田试种,没想到获得成功,为村民们带来了可观的收入。”北山村党支部副书记闫小春说。

2.jpg

群众收割成熟的茭白 刘建军摄

茭白种植作为一种劳动密集型产业,从种植、田间管理到成熟采收、分拣、装运等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据北山村委会副主任张海波介绍,茭白种植已为该村提供了近30个就业岗位,周边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收入,实现了家门口的增收致富。

“我家里的3亩多地流转给公司,我在基地务工每天能挣100元,既能学到技术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孩子。”北山村村民王占强说。据统计,项目一期常年为周边30多人提供就业务工机会,用工高峰期能达到80多人。此外,土地流转费按每亩500元支付,村集体通过集体土地流转和设施租赁每年实现增收6万多元。

3.jpg

群众进入田间收茭白 刘建军

“我们以东西部协作项目模式,通过招商引资进入成县种植茭白,经过今年试种获得大丰收,产量和质量都达到我们的预期,也带动了当地的发展。”甘肃浙黔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建兴说。朱建兴在青岛城阳区的搭桥下,到成县发展茭白种植产业,让茭白这种南方经济作物在成县落地生根,实现每亩4000多斤的收成,亩产值达1万多元,为当地群众增收探出新路。

东西部协作带来的不仅是产业的落地,更是发展理念的更新。北山村在引进茭白种植产业的过程中,积极学习南方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从选种、育苗到田间管理,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科学标准进行操作。同时,还组织村民参加各类农业技术培训,提高村民的种植技能和科学素养,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

4.jpg

群众对收获的茭白进行挑拣、装袋 刘建军摄

“我们将进一步扩大茭白种植规模,同时发展茭白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让茭白产业成为带动群众产业致富的强大引擎。”对未来的发展,闫小春信心满满。

携手发展,不以山海为远。青岛城阳和陇南成县以茭白产业为纽带,发挥两地的资源优势,携手走出了一条东西部协作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发展之路。青岛的资金、资源支持,让成县的青山绿水焕发出新活力,孕育出的优质茭白走上了青岛、浙江等东部市民的餐桌,造福了两地群众。这背后是东西协作的生动实践,更是青陇情深的有力见证。

站在北山村的茭白田埂上,望着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郭辉信心满怀:“有了青岛的帮扶,我们的日子一定会像茭白一样,节节高!”(刘建军)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