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以开展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三年行动为抓手,发挥社区“大党委”职能作用,扎实推动“社区建设年”活动,张家川镇5个社区聚焦办好群众“天大的小事”,打造“一社一品”党建品牌,将党建“红色优势”转化为治理“硬核效能”,让党旗在民生一线高高飘扬,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增强。
“人老了,爱热闹,听说社区有娱乐活动,我赶来参加。现在社区环境建设好、便民服务多,我们可以更好地享受生活。”东城社区65岁的王大娘介绍说。社区通过“群众说事、干部解题”活动,了解到辖区独居、孤寡老人生活和精神慰藉方面的难题,多方衔接整合打造“睦邻社区食堂”。食堂跳出“传统单一供餐”模式,升级为“银发幸福空间”,餐后开放棋牌桌、戏曲播放设备,老人们约伴下棋、听戏、聊天,用热闹驱散“独自在家的冷清”,让“小食堂”成为老年人生活的“能量站”、党群共建的“连心桥”。
“幼有所托”“幼有所育”是民生,更是牵盼。西城社区紧紧依托党群服务中心,链接辖区优势资源,精心打造“暖心驿站”,有针对性地开展暑期“爱心托管班”“快乐周末”等活动。“今年暑假多亏了社区的爱心托管班,我才能安心上班。托管班里活动丰富多彩,孩子回来后手机也很少玩了,学习阅读的习惯也养成了,解决了我们的暑假看护大难题。”社区李女士欣喜地说。
小社区,大民生。西城社区充分发挥社区“大党委”统筹“吹哨”作用,联合阿阳小学、公安交警等辖区相关职能部门,探索推行“党建+护学岗”服务模式,整合社区党员、志愿者、新就业群体和热心居民等力量,成立3个护学岗,组建20余人的“护学先锋队”,参与辖区学校常态化“护学岗”工作。同时,社区依托新兴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骑手暖心驿站”便民服务角,配备饮水机、手机充电插座、应急药箱、休息座椅、雨伞和报刊书籍等便民利民设施。目前,社区“骑手暖心驿站”日均服务骑手约 50 人次,用“小服务”温暖“大民生”。
“红石榴”社区,是居民们给南城社区起的别名。南城社区党支部以“红石榴”活动与“五微善治”为“双引擎”,推动社区党群服务与民族团结同频共振,成立“红石榴”议事厅,邀请辖区党员干部、各族代表共同商讨社区事务,让“金点子”转化为“实举措”,为辖区居民解决经营难题、给学生做课后辅导、帮妇女开设手工技能培训,真正把实事办到了各族居民群众的心坎上。
走进北城社区,全新升级的“红色社区阵地”让人眼前一亮,便民服务站、党建书苑、矛盾调解室、老年活动室等服务功能设施一应俱全,还有宽敞明亮的“一站式”便民服务。社区党支部书记王君燕表示,针对辖区人口多、流动性大的特点,北城社区坚持“办公最小化、服务最大化”,以“五心服务”为目标,即:“核心”强堡垒、“爱心”护家园、“安心”筑防线、“贴心”促融合、“暖心”保精准,全力构建“五心网格化”治理体系。
如今,北城社区的“红色阵地”已成为凝聚民心、守护平安的“主阵地”,日均服务辖区居民上百人次,矛盾纠纷化解率98%以上,曾经的“人口密集区”发展成为了现在居民的安居、安心、舒心、暖心的“生活幸福区”。
“李大爷,这是您的‘微心愿’爱心物资,您拿好,回去路上慢点儿……”中城社区党支部书记李敏边忙着手头的活儿、边耐心地嘱咐道。现如今,在中城社区有两张响亮的名片,一个是双拥模范社区,一个是老年活动社区。
围绕打造“红色+银发赋能社区”,中城社区积极盘活党群阵地资源,组织吸纳辖区老党员、老干部、退役军人和志愿者等优势资源,为辖区老年人提供下棋娱乐、读书分享等活动场地,定期邀请老党员和退役军人开展“忆峥嵘岁月”分享会、讲“红色党课”和红色故事等活动。此外,健全“帮办代办+志愿服务”体系,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上门代办服务,切实绘就了“情暖双拥、关爱银发”的民生“微笑曲线”。(苏晓东 付会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