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7日清晨七点,甘肃成县苏元镇水坝村的千亩麦田里,一曲“丰收乐章”奏响,联合收割机轰鸣作响,金黄的小麦如流水般卷入脱粒仓,满载小麦的驾驶三轮车穿梭在乡间村道上,一派夏日丰收繁忙景象在黄土地间徐徐铺展。
成县苏元镇水坝村群众抢抓农时忙抢收 陈争强摄
成县苏元镇水坝村种粮大户辛小国站在小麦田间,脸上映着丰收的喜悦:“1600多亩小麦昨天一天基本上收完了,过去要一个月左右才能完成的夏收现在只用两三天就完成了,效率比起人工收割得到了大幅提升。”
这片麦田的丰收密码,藏在现代农业技术的全链条里。
“从去年10月播种开始,我们便采用统一品种、统一条播、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机械收割的‘五统一’标准,从种子选用、播种方式、田间管理、病虫害统防统治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实现小麦生产绿色化、标准化。春耕春管时利用无人机精准防控病虫害、一喷三防,为机械化收割打下基础。”苏元镇党委书记李昆介绍说。
群众对收获的小麦转车 刘建军摄
“今年降水偏少,起初担心干旱影响产量,后来在农业技术专家指导下开展精细的田间管理,最终小麦长势良好,小麦收成和往年持平,受到的影响很小。”辛小国说。
苏元镇党委书记李昆介绍,今年全镇1.24万余亩小麦预计总产量达3931吨,较上年增加0.3%;全镇6000亩基地生产出的优质种子将为全县秋季3万亩绿色小麦标准化种植基地提供种子保障。
在麦收的现场,今年还出现了一个农机新面孔——“麦秸秆打捆机”。随着这台机器在田间轰鸣作业,只见一簇簇散乱的麦秸秆被有序地吸入机器,经过压缩、捆绑,瞬间变成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秸秆捆,整齐地码放在田地里。这一创新农机的引入,不仅有效解决了麦秸秆处理问题,避免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还为农民提供了额外的收入。
工人正在装车打包回收的小麦秸秆 刘建军摄
选择优良品种、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细化管理、使用现代农机,让成县小麦产量和质量双提升,确保了丰收的成果能够最大限度地转化为农民的实际收益,为成县的小麦丰收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刘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