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开新局见新效

今年以来,甘肃省国资国企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进会决策部署,以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牵引,扎实推进经济运行、项目建设、科技创新、结构调整等重点工作。一季度,省属企业实现增加值(劳动生产总值)213.38亿元、工业总产值1561.6亿元、营业收入3215.15亿元、利润总额50.1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2%、25.3%、14.01%、0.25%,主要经济指标好于预期,顺利实现“开门红”,为全省经济发展发挥了“稳定器”“压舱石”作用。

一、强化目标引领,多措并举推动提质增效稳增长。省政府国资委对标全省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围绕增强省属企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支撑带动作用,确定了2025年省属企业工业总产值“保8争9”、利润总额200亿元以上、产业类投资增长10%的年度总体经营目标,“一企一策”“一业一策”细化年度、季度、月度目标,压实责任、推动落实。一是全力以赴抓运行。持续强化周动态监测、月分析调度,建立领导班子分工包抓、相关处室对口督导机制,帮助省属企业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白银集团、金川集团、酒钢集团等资源类企业,统筹原材料保障、优化排产、市场营销,推动产线稳产、达产、增产,3户企业一季度工业总产值分别增长38.9%、37.2%、7.5%;兰石集团持续增品种、拓市场、抢订单、稳经营,一季度新增订货29亿元、同比增长42.6%,核能装备订单同比增长68.44%。二是千方百计抓项目。省属企业科学编制投资计划,适度超前安排投资规模,积极争取和用好设备更新专项贷、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加强重点项目调度,推动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达产。一季度省属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68.58亿元,同比增长19.14%,其中产业类项目投资102.81亿元、同比增长13.33%,续建项目全部复工,新建项目开工率达到36.25%。三是全面对标抓质效。围绕实现省属企业利润总额稳定增长,资产负债率总体稳定,净资产收益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营业收现率同比提升的“一增一稳四提升”经营质效提升年度目标,深入推进减级增效优员增效降本增效,全面开展对标、立标、达标、创标,提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和效益效率。一季度省属企业管理费用同比下降1.79%,全员劳动生产率同比上升8.51%,金川集团、公交建集团、白银集团、电投集团等10户省属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0%以上。

二、强化协同联动,打好国企改革提升行动收官战。围绕年底前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目标要求,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推进会,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发出了冲刺攻坚的号令。省政府建立主要领导担任召集人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全省国企改革工作。全省国资国企全面对标对表,改进工作方法,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实落细。一是盯进度、排工期,如期完成目标任务。省政府国资委对各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全面梳理盘点,制定了相关省直部门和单位、省政府国资委处室“两本台账”,指导各省属企业、各市州“一企一策”“一地一策”完善改革工作台账,明确目标要求、责任主体、时间节点、推进措施,全面实行台账式管理、清单化推进。按照“动作到位、制度健全、效果明显”的标准,全面检视评估,对改革进度滞后的省属企业和市州,“一对一”加强督导,对进度滞后的改革任务,“一事一议”细化措施,加快追赶,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全面覆盖、穿透基层、量质齐升。二是补短板、强弱项,切实提升改革质效。针对部分企业治理能力弱的问题,深入开展现代公司治理示范创建行动,加强对企业内部治理、制度建设和执行等监督检查,深化减级增效优员增效降本增效,推动企业规范运营、精益管理。针对部分企业经营质效不高的问题,以一流企业创建为牵引,“一企一策”科学确立标杆企业和对标体系,扎实开展对标一流管理提升、价值创造等专项行动,推动提质增效、追赶进位。针对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融合不够的问题,开展全国国企党建会30项重点任务落实情况“回头看”,深化产业链党建赋能行动,推动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有效联动、深度融合。三是锻长板、扬优势,放大改革综合效应。深入开展“学先进、抓落实、促改革”活动,学习借鉴国务院国资委推广的典型案例,复制推广金川集团分层创建一流企业、酒钢集团“1115”产业链发展模式、公交建集团依托司库体系强化穿透管理、白银集团以“三化”改造赋能传统产业、电投集团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兰石集团深化产业链创新等好经验、好做法。通过形成制度、完善机制等形式,固化该省在深化改革中探索出的协同创新,出资人与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审计等协同监督联合督改,国资监管机构与发改、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同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央地合作“四个一”机制,重大项目投资第三方辅助决策等行之有效的工作举措,放大改革综合效应。四是优机制、强督导,推动改革走深走实。坚持月统计、季通报、半年小结、全年考评,落实改革基层联系点制度,推动各项改革举措全面覆盖、穿透基层。一季度,省政府国资委对省属企业2024年改革深化提升行动进行调研评估,逐户建立特色亮点、问题短板、意见建议“三个清单”,推动省属企业有针对性地抓好“填平补齐”工作。二季度,拟组织开展一流企业创建现场观摩,梳理总结一流企业创建推进情况,学习交流经验做法。三季度,拟组织各省属企业、各市州开展自查自评,有针对性查漏补缺,力争9月底前基本完成改革任务;四季度,考核评估、扫尾提升,确保年底前高质量收官。

三、强化产业支撑,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持续从传统产业和战新产业“两端”发力,更大力度升级存量、优化增量,推动要素创新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动能顺畅接续,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和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力推进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深入实施“强科技”行动,一体推进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生态构建,全面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打造靠创新进、靠创新强、靠创新胜的现代新国企。持续完善以企业投入为主、各类资金共同参与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企业创新的支持力度,一季度省属工业企业完成研发投入23.15亿元、同比增长10.82%,研发强度达到2.88%,带动新产品产值增长20.48%,实现“三新”收入188.22亿元、同比增长5.14%。加强关键核心技术、原创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金川集团成功研发6微米高抗拉、高延伸超薄锂电铜箔添加剂配方;酒钢集团成项解决镍基合金加工过程超薄板坯扣翘头等关键问题,其中625镍基合金首次成功应用于第四代核电项目;白银集团牵头组建的“甘肃省铜铅锌资源高值高效利用创新联合体”获得省科技厅和省工信厅备案。二是加大改旧育新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发展。抢抓“两新”政策机遇,持续深化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深层次数智转型、推动全方位绿色发展,一季度省属企业完成“三化”改造项目投资39.66亿元、同比增长18.94%,金川集团实施铜冶炼工艺技术提升等“三化”改造项目25个,酒钢集团实施烧结机工艺装备等“三化”改造项目19个,白银集团实施铅锌电解老系统装备升级等“三化”改造项目12个,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深入实施布局优化结构调整“6+1”行动,推动电池材料、电子材料、高端合金、稀有金属等新材料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发电、设计咨询、装备制造、运维服务等新能源产业全链条发展,电工电气、工业母机等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高端化发展,一季度省属企业完成战新产业投资16.14亿元、同比增长70.81%,实现战新产业营收231.16亿元、同比增长59.95%,电气集团开关电源、科技集团PVC用引发剂等实现国产化替代。三是加强龙头企业引领,推动产业协同发展。省政府国资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企业招商引资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推动省属企业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充分发挥14户省属“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作用,引进上下游企业共同推进项目实施、资源开发、技术创新、场景建设,截至3月底省属企业近年签约的115个招商引资项目已开工100个(其中,建成47个),开工率86.96%,累计完成投资479.71亿元。持续深化央地融合发展,省政府召开央地合作项目协调推进会,省政府国资委深入企业、市州对接谋划央地融合发展项目,推动各企业、各市州加大项目谋划对接力度和服务保障力度、加力推进央地合作项目落地实施、投产见效。截至3月底,近年签约的396个项目已开工377个,累计完成投资4325.56亿元,160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2025年完成投资253.66亿元,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编辑:杨琳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