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的到来不仅带来了宜人的气候,也拉开了庄浪县中药材产业蓬勃发展的序幕。近日,在位于庄浪县岳堡镇的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工作人员们正抢抓农时,积极开展丹参育苗和种植工作,为今年的丹参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走进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的育苗大棚,只见嫩绿的丹参苗整齐排列在苗床上,叶片上喷洒留下的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工作人员正在察看长势、喷洒浇水,精心照料丹参幼苗。这些丹参幼苗是丹参科技创新园携手南开大学技术团队,引进的 “南开一号”“南开三号”“南开六号” 脱毒种苗,与传统种苗相比,这些脱毒种苗抗病毒能力大幅提升,有效降低了生长过程中因病毒侵害导致的减产风险,从源头上保障了丹参的品质与产量。
“目前在我们这个大棚内培育了1万多盘丹参幼苗,每盘大概300多苗子。这几种品种适合于在庄浪的高寒地区种植,具有耐寒、抗旱、抗病虫、抗重茬的能力,产量比较高。我们今年还计划培育4批共1800多万株苗子。”庄浪县丹参产业园工作人员杨跟相说道。
在培育过程中,南开大学技术团队与产业园工作人员紧密配合,根据不同品种的特性,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育方案。从土壤的酸碱度调控、温湿度的精准管理,到肥料的科学配比,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把控。这些丹参幼苗在精心呵护下茁壮成长,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部分幼苗正在移栽至大田,配套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实现丹参增产、节水。据预测,今年丹参年产量有望达到 2000 万斤,纯收入可达 3500 多万元,科技赋能的显著成效已初露锋芒。
“去年我们公司在岳堡种的丹参,药性检测含量都是超药界标准,所以今年我们就扩大了规模。今年在这片基地,我们实现了水肥一体化,采用滴灌、起垄种植的方式,能够保证在作物生长的整个过程,精准的根据它的生长需求,给与水肥。预计今年我们这块基地可能都能达到丰产。”北京圣行堂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少平一边指导工人种植丹参,一边说道。
庄浪丹参科技创新园是庄浪县立足东西部协作政策高地,依靠本地高海拔无污染生态优势,打造的国内首个集“种质创新、产品研发、科普研学”于一体的现代化丹参全产业链示范基地。产业园通过和南开大学技术团队共建研发,全链协同,深化“三产融合”发展路径,形成“种苗繁育—标准化种植—精深加工—品牌营销”全产业链条。借助 “园区 + 企业 + 合作社 + 农户” 的利益联结机制,岳堡镇今年集中连片打造了5000亩梯田丹参标准化种植示范区,全面推广“南开1号”、“南开3号”等脱毒种苗技术,积极打造“梯田丹参”地理标志品牌。
据庄浪县岳堡镇副镇长石勇介绍,目前,园区年可培育丹参酮含量达 0.57% 的丹参种苗 4000 万株,实现丹参产量 2000 万斤,年种植收入约 3500 万元,全产业链综合收益突破1亿元。这不仅带动当地农户年均增收 2000 元以上,还吸纳了 1500 余名当地群众就业,为本地中医药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了有力的助推器。(杨璇 杜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