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深耕思政课堂 践行育人使命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深入实施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积极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和“大思政课”建设,聚焦“时代新人铸魂工程” 和“大思政课”建设新任务新要求,树牢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大思政”理念,不断创新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机制,加快构建“大思政”育人新格局,努力培育时代新人。

全面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学校党委强化政治引领和组织保障,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设立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领导小组双组长,保障了“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紧密配合、马克思主义学院具体实施”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和工作责任的有效落实,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先后制定了《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实施方案》《“大思政课”建设方案》和《“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等制度,全面推进思政课建设,提升课程育人水平。同时,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评价办法》等制度,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夯实思想政治教育基础。

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政育人体系。加快构建党的创新理论研究阐释和教育教学的自主知识体系,积极推进“三进”工作,推动新思想铸魂育人。在2022版人才培养方案中增设3学分的通识必修课程,将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安全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等纳入课程体系。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与法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优化“国家安全教育”“中共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等课程设置,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全覆盖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严格落实思政课实践教学学时学分,从《思想道德与法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5门课中划拨实践学时40个,实践学分2.5个,集中项目化开展实践教学。

发挥主渠道作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紧盯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要求,持续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健全学校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参加的院系、教研室“两级”集体备课制度,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精心打磨教学重点,用心研讨教学难点,创新授课方式,丰富集体备课内涵。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全面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程—综合素养课程—专业教育课程”全覆盖的学科课程思政教育体系。积极推动《红色卓尼》《植物学》等课程思政案例的成功经验总结,与思政课程协同发力,在展示课程思政建设优秀成果的同时,组织各院系部开发特色活动课程思政,着力打造具有民族师范教育特色的思政教育品牌,不断加大思政教研项目申报力度,提高思政课教学竞赛质量。在省校级教学研究项目中单列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项,建成校级示范课程3门,省级示范项目3个。选派教师参加甘肃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暨优秀课程观摩活动,荣获佳绩。

丰富实践形式,增强育人实效。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实习实训等活动中,创新育人模式,扎实开展日常思政教育活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深入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积极推进社会实践与思政课深度融合。紧抓开学典礼、毕业典礼等重要时机,组织学校领导、院系负责人、班主任、辅导员等人员,以优秀校友、鲜活事迹、数据分析和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开学第一课”“同上一堂思政课”、主题班会等主题活动。开展“大学生讲思政课”“大学生宣讲党的理论”“行走的思政课”“场馆里的思政课”等活动,结合地域红色文化特点,充分利用红色教育基地、纪念馆、博物馆、乡村振兴实践基地等,广泛开展实践育人活动,分层分类研究案例,凝练总结成果经验,形成特色鲜明的实践育人课堂。2023年,在省委教育工委组织的 “甘肃教育好新闻”评选中,学校推送的新闻作品荣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全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果征集活动评选中学校5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荣获优秀作品三等奖;“理响校园˙培根铸魂”全省高校理论宣讲作品评选中荣获宣讲报告组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思政课教师组宣讲微视频组三等奖1项;大学生骨干组宣讲微视频组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新青年建功新时代”第三届全省高校大学生讲思政课公开课展示活动获三等奖1项;在全省红色基因传承行动教育活动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特色案例1项。

在新的新征程上,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将持续推进“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和“大思政课”建设工程,着力完善“大思政”工作格局,多措并举、多维发力,扎实推进思政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丁一清)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