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东厦镇荷中村的波波农场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光景。40亩秋葵田里,翠绿的植株在金色阳光下舒展着枝叶,饱满的秋葵果实像一个个小铃铛般挂满枝头。清晨的露珠还未散去,二十多名工人已经穿梭在田间,灵巧的手指轻轻一掐,鲜嫩的秋葵便落入筐中。
“这批秋葵长势特别好。”农场主周炎波擦着额头的汗水,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刚开始采摘,每亩每天能收50斤,等到了盛产期,产量还能翻一番。”他弯腰拾起一根刚摘下的秋葵,青翠的表皮上还带着晶莹的露珠,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这些被誉为“植物黄金”的秋葵,早已通过“订单农业”模式找到了归宿。早在播种前,周炎波就与收购商签订了购销合同。“销路不愁,我们只管把品质种出来。”他笑着说,“一亩地纯收入3000元打底,行情好的时候还能多赚几万。”
占地200亩的波波农场采用科学的“稻菜轮作”模式,秋葵、玉米、西蓝花和水稻轮番上阵。这种耕作方式不仅让土地保持活力,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25个固定工作岗位。正在采摘的周阿姨笑着说:“在这里干活离家近,收入稳定,比出去打工强多了。”(许颖)